一、事件背景說明
根據5月28日日經BP的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01年提供153億日元資金預算,由夏普、日立製作所和精工愛普生等20多家液晶關聯企業聯合成立Future Vision(FV),從2003年中期開始,FV在仙臺的研究所引進試產線,目前正在以各公司提供最新開發成果的方式、摸索降低成本的方法,以期實現“每寸低於5000日元”的目標。日本經產省的產業的思維邏輯為何?對台灣產業界的啟示為何?(報導網址:http://202.85.169.139/gate/big5/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ele/ele200405280114.html)
二、事件影響與衝擊說明
大尺寸平面電視的發展有賴於整體成本的降低,從第五代、第六代的液晶生產世代經驗中發現,零組件技術發展速度不及面板生產,此一限制因素造成目前液晶平面電視的價格高昂。日本經產省成立FV,主要期望不依賴大尺寸化的生產技術,而是以累積的技術經驗與創新來達到成本的降低。簡言之,分析產經省的政策邏輯即為:降低設備、廠房、土地等固定成本投資,破壞現有的高進入障礙;以及技術創新製造新的進入障礙。
大尺寸玻璃基板進行多面取,提高產能,以降低單位成本是目前的主流思維。而依FV與夏普目前所進行的研究,都顯示日本廠商希望建立一次一枚的一貫化生產線來重新定義“液晶電視生產”。也就是說,日本面板產業試圖與現有台灣、韓國通產式(資訊與電視)的模式做一明顯區隔。日本廠商熟知品牌形象的經營需要與優良品質與服務的支持,屬於耐久財的平面電視適合已經有良好品牌形象與品質觀念的日本廠商發展。目前,由於韓國與台灣廠商的產能競賽,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固定成本的提高,造成高度進入障礙。然而,在面板大尺寸化的競賽過程,韓國與台灣面板產業卻仍需日本零組件廠商所提供相對應的新生產技術。零組件的開發實力相當程度決定了產品品質的高低,這也是為何經產省需要集合零組件業者共同思考新的技術開發,以做為開發平面電視市場的支撐。
日本經產省所此次帶領的產業政策成敗尚在未定之天。不過,這給予國內產業政策制定一項好的思考指引。在資訊用面板市場已經為國內面板廠江山之後,複雜的平面電視市場不能單靠廠商以試誤的方式去尋求生存之道,政府政策應該扮演的角色即在於:辨視現有的技術存量與可行的市場區隔,並明確指出生產成本目標,以政策帶領產業結構轉型。
2004年6月4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