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7日

冠捷購併菲利浦監視器部門 衝擊面板產業競爭生態

一、事件背景說明

冠捷(TPV)使用股權相當於3.5億美元代價購併菲利浦(Philips)的監視器部門。此事件對於牽涉其中的Philips、TPV、東京方(BOE)、與樂金菲利浦(LGP)有直接關係外,並對於面板產業的發展有相當程度的衝擊。

二、 事件影響與衝擊說明

以下從廠商競爭力與產業競爭二個層次來分析這次的購併案。

在廠商的層次,TPV與Philips在此次購併案中各蒙其利,從交易條件可以看出TPV與Philips並非僅進行單純的資產買賣關係。TPV是以股權(新發行股)與可轉債來購買Philips監視器部門的製造資產,兩者透過股權連結而形成利益共同體。TPV可以獲得的不只是生產性資產,還包括Philips長期在全球市場建立的商譽名聲與R&D資源,將擴大生產規模與擴展銷售區域(尤其是歐洲市場)。Philips則可拋下製造端的包袱持續朝向高端產品研發、行銷與通路的高附加價值活動轉型。

TPV並沒有因為購併而傷害股東權益(四年的平均約25%),更有可能提高股東報酬率(ROE[1])。主要原因是因為TPV採取以股權換等價資產,因此權益乘數沒有改變,因而可以在原先的銷貨利率潤與資產週轉率的水準下仍舊維持之前的ROE[2]。而此次交易讓TPV有機會進一步提高ROE,這是因為(1)擴大的生產規模而帶來的成本降低(銷貨利率潤提高);(2)透過Philips與LG合資的LGP取得穩定的面板供給,以降低資產週轉率波動:目前液晶監視器佔TPV營收的5成以上,面板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到利潤率,供給的不穩定使得產出受限,造成營收波動而影響資產週轉率,因此需要穩定多元的面板供給來維持並推動成長。在目前BOE尚未形成實質有效的面板供貨源之際,TPV可以透過Philips與LG合資的LGP取得穩定的面板供貨量。

拉高到產業競爭的層次來觀察,同樣從事監視器組裝的台灣廠商面臨直接的衝擊。監視器組裝業在TPV購併案之後,明確揭示中小型廠商沒有太多的生存空間。Philips擁有技術、品牌與通路,可以將製造端切出去,加強核心競爭力,但台灣監視器廠如果沒有製造端的經濟規模與面板廠的供給奧援,馬上面臨退出市場的壓力。而對於台灣二線的面板廠而言,下游組裝業的集中化會降低其價格談判力量,尤其在供過於求的時期更加不利。


The Stockholding Relationship bwtween LG-LGP-Philips & BOE-TPV. Posted by Hello

在購併案發生之前,「LG-LGP-Philips」與「BOE-TPV」兩個生產集團主要是競爭的關係–BOE與LGP在面板生產上競爭;TPV與LGP在OEM/ODM及品牌上競爭。但是,在TPV與Philips有了股權連結之後,多少添加了一些合作的想像空間。對於三星、友達等具有中游面板製造、下游OEM/ODM與產品終端的品牌與通路的廠商來說,二個集團的合作會產生相當的競爭壓力。
整體而言,此次的購併案除了改變個別公司的競爭力狀態,也要觀察是否會對於現有的產業競爭造成改變。尤其目前政府積極想要進一步提昇面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更應該對此購併案有更嚴肅與宏觀的觀察與分析以利政策的擬定。

[1] 在這裡將ROE折解成銷貨利潤率(淨利/銷售淨額)、資產週轉率(銷售淨額/總資產)、與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
[2] TPV過去四年平均利潤率障3%,25%的高ROE是靠高資產週轉率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