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2日

台灣液晶電視面板的資源佈局:左右逢源或左右為難 ?

一、事件背景說明

面板投資是找不到出口的高速公路?液晶電視面板的佈局牽動台灣面板產業的未來發展。對於台灣液晶電視面板產業發展最好的情況就是左右手各握有美系資訊大廠與日系家電大廠的訂單。但是,兩種不同的客戶型態,所需要的經營思維也不同,廠商的未來成長必需在美/日這兩種思維模式下進行資源的配置。


面板廠如何走出液晶電視困局? Posted by Hello

二、事件影響與衝擊說明

對台灣液晶電視產業而言,目前市場的需求不明。在系統組裝方面,日系家電大廠不願釋單,美系資訊大廠的訂單過於分散且量少,目前只能乾望龐大的代工商機。在面板生產方面,第六代與第七代面板廠若用於生產監視器,因為固定成本的設備攤銷額過於龐大,除非有高毛利的產品支撐,否則不易回收龐大的生產線投資。因此,面板廠商與系統組裝廠商必需協力在液晶電視市場上有所突破,為不斷投資的面板產業找到出口。

液晶電視與歸屬於資訊產品的監視器所面對的市場需求性質不同。資訊產品的特性在於每一個世代的性能可以快速提昇,消費者可以更低成本購買到高多功能的新一代產品。但是,電視並不是需要持續昇級的產品,一般家庭的電視使用期限約5~7年。此外,電視需要光電與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進入平面顯示器時代,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更顯重要。因此,液晶電視的機構設計與可靠度要比資訊產品嚴謹許多,影像處理技術也需要較深的技術投入,國內業者在這兩方面的know-how都較弱。

客戶型態會影響廠商的資源配置。以資訊產品的代工而言,台灣廠商分對標準化、產品生命週期短,而培養出低成本、time to market的能力,在爭取訂單上即已足夠。但以目前仍被定義為“家電類別”的液晶電視,現階段需要跟隨日本大廠訂下的規則。日本家電廠現階段顯然不願意將液晶電視供應鍊分割給台灣業者分享。明顯的例子如東芝、松下與日立回頭合資建六代面板廠,Sony與Samsung合資七代廠,以掌握電視面板品質與供應量。而在整機設計組裝方面,台灣廠商很難立即切入日本廠商擅長的產品設計與影像技術,難以取得ODM大單。

因此,面板廠商與系統組裝業者必需一方面持續與美系大廠合作,以發揮過去在資訊產品代工所累積的資源,有助於標準化產品訂單的爭取。一方面則需建立新的能力以爭取日系廠商的訂單,而非複製過去資訊產品生產的模式套用於家電產品之上。

2004年10月8日

台灣液晶電視的「機會」

一、事件背景說明

國內家電品牌業者與代工業者引頸期盼液晶電視市場的成長為他們現有的事業打入一劑強心針。然而,台灣業者有多少「機會」吃下這塊市場?產業政策能否協助廠商發展?

二、事件影響與衝擊說明

台灣面板產業對於液晶電視市場一直有高度期望,尤其是在掌握過半的面板產能後,對於台灣發展自有電視品牌更有所期待。但是即使如此,國內家電品牌業者與有心投入液晶電視OEM/ODM的廠商對於未來龐大的液晶電視市場尚未找到攻略方法。

價格競爭無助自有品牌的經營 代工生產需有長期抗戰準備

進入液晶電視時代,面對日本業者延續過去CDT時代的強大品牌基礎,以及快速興起的韓國品牌,國內的液晶電視自有品牌之路並不好走。國內市場規模小,卻又得面對外來品牌的圍攻,國產品牌液晶電視注定面臨激烈的淘汰賽,而價格競爭成為主要的生存策略。目前液晶電視還沒有到達價格的心理門檻,但是卻已經面臨消費者期待的心理,使得價格競爭失效。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達到心理門檻,國外品牌完整的產品線將分頭快速攻佔低階市場與固守高階市場,國內廠商卻只能推出更低價的產品刺激價格敏感者購買。經營品牌若不能提昇獲利,則自有品牌的存在性就值得檢討。

對於想走代工取得規模經濟的業者而言(包含家電與資訊業者),也面對技術能力不足及代工訂單難尋的難題。在技術方面,國內業者在顯示畫質與機構設計的技術能力不足,即使日韓大廠有意釋放訂單,也無力承接。此外,美國品牌資訊業者在液晶電視領域的敗退,台灣代工業者只能接到數量小的短單,也影響業者建立高效率生產線的誘因。然而同時間,日韓廠商在高效率液晶電視生產線的投資卻在本身品牌事業的支撐下逐漸展開。因此,台灣代工模式的業者要爭取代工商機,必需在現階段承擔沒有確定訂單的情況下,對於技術與高效率生產線做出長期的投資承諾。

產業政策提供投資誘因

台灣廠商先天的資源限制,無論走品牌或是代工都不容易。此時,政府的產業政策是否能有效協助廠商面對競爭?以往,台灣產業升級條例讓高科技廠商能夠在設備、土地成本上享有減免,使得國內業者即使經營效率相較於同等級的國外廠商較差,也能因抵免而有較有的獲利。然而,當產業已經離開起步階段,原先的獎勵也應逐步取消,以提供廠商追求更具效率的生產模式。液晶電視將來是極具成長性的產品類別,產業政策應提供廠商誘因進行技術的開發與生產線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