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8日

台灣液晶電視的「機會」

一、事件背景說明

國內家電品牌業者與代工業者引頸期盼液晶電視市場的成長為他們現有的事業打入一劑強心針。然而,台灣業者有多少「機會」吃下這塊市場?產業政策能否協助廠商發展?

二、事件影響與衝擊說明

台灣面板產業對於液晶電視市場一直有高度期望,尤其是在掌握過半的面板產能後,對於台灣發展自有電視品牌更有所期待。但是即使如此,國內家電品牌業者與有心投入液晶電視OEM/ODM的廠商對於未來龐大的液晶電視市場尚未找到攻略方法。

價格競爭無助自有品牌的經營 代工生產需有長期抗戰準備

進入液晶電視時代,面對日本業者延續過去CDT時代的強大品牌基礎,以及快速興起的韓國品牌,國內的液晶電視自有品牌之路並不好走。國內市場規模小,卻又得面對外來品牌的圍攻,國產品牌液晶電視注定面臨激烈的淘汰賽,而價格競爭成為主要的生存策略。目前液晶電視還沒有到達價格的心理門檻,但是卻已經面臨消費者期待的心理,使得價格競爭失效。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達到心理門檻,國外品牌完整的產品線將分頭快速攻佔低階市場與固守高階市場,國內廠商卻只能推出更低價的產品刺激價格敏感者購買。經營品牌若不能提昇獲利,則自有品牌的存在性就值得檢討。

對於想走代工取得規模經濟的業者而言(包含家電與資訊業者),也面對技術能力不足及代工訂單難尋的難題。在技術方面,國內業者在顯示畫質與機構設計的技術能力不足,即使日韓大廠有意釋放訂單,也無力承接。此外,美國品牌資訊業者在液晶電視領域的敗退,台灣代工業者只能接到數量小的短單,也影響業者建立高效率生產線的誘因。然而同時間,日韓廠商在高效率液晶電視生產線的投資卻在本身品牌事業的支撐下逐漸展開。因此,台灣代工模式的業者要爭取代工商機,必需在現階段承擔沒有確定訂單的情況下,對於技術與高效率生產線做出長期的投資承諾。

產業政策提供投資誘因

台灣廠商先天的資源限制,無論走品牌或是代工都不容易。此時,政府的產業政策是否能有效協助廠商面對競爭?以往,台灣產業升級條例讓高科技廠商能夠在設備、土地成本上享有減免,使得國內業者即使經營效率相較於同等級的國外廠商較差,也能因抵免而有較有的獲利。然而,當產業已經離開起步階段,原先的獎勵也應逐步取消,以提供廠商追求更具效率的生產模式。液晶電視將來是極具成長性的產品類別,產業政策應提供廠商誘因進行技術的開發與生產線的投資。


2 則留言:

  1. 對於台灣廠商目前在平面電視這塊的表現與思維,實際上,我覺得相當難過。現在一堆的台灣液晶電視雜牌都沒有存在的價值,他們目前的角色就像大賣場中的雜牌運動鞋,樣子還可以,功能普普,價格卻很低,但是不太能勾起購買的慾望。
    液晶電視不是革命性的創新,只是舊有映像管電視的取代。台灣品牌要在一塊早已成名多時的高手群中打出一片新天地,能活著就不錯了!但是就算活下來,如同普騰,即使曾經能以廣告游擊戰讓Sony大吃一驚,最後仍要屈服於強大的品牌資本主義之下,至今仍不見這家廠商能在平面電視時代有多大的作為。
    大家都被施先生的微笑曲線給完全迷惑了!一心一意只望著品牌那一端翹起的嘴角,但卻忘了要待在這塊區域,面對的對手較之於製造時遇到的要更恐怖!
    生產硬體時,只要品質好,價格低,永遠可以搶到單子;搞行銷時,沒有辦法提供“美好想像”,沒有一套理論與實務經歷想辦法剝奪消費者剩餘,到時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在數位家電這塊領域,台灣能做的事情還很多,例如,配銷/維修/通路等,在地廠商可以坐大到外商也得低頭的服務,但是卻沒有用功的發展。為什麼即使台灣家電品牌提出×年保障,在某些家電上就是賣不贏日本貨?原因之一是台灣消費者在過去20年早就知道我們的售後服務的水準不值得信任,所以壞了不如換台新的。如果要買台好用又耐久的貨,買日本貨吧,不用跟不甘願臉又臭的售後服務交手是多麼令人愉快啊!
    東元、聲寶、普騰啊,你們真是丟臉到家,過去怎麼輸的,現在竟然迫不急待的想重溫一次了!

    回覆刪除
  2. 今天的電子時報有一篇相同觀點的報導: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FAEF34A012CEFBD848256F2B0046B40C


    舉起面板 讓世界看得見台灣

    (黃欽勇/採訪中心) 2004/10/13

     台灣從1990年代後期起,積極推動面板工業的發展,翻開2004年上半的財報,面板五虎總共獲利新台幣682億元,就個別企業獲利而言,面板廠商無愧於投資人。但如果深入探討,從2004年第四季起,韓國樂金(LG)六代廠,大陸的京東方、上廣電的五代線都將量產,預期未來一年,產業週期可能處於「供過於求」的階段。台灣投資人在面板買賣方易位的壓力下,讓台灣面板廠股價「腰斬」,但是否應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台灣面板產業,讓那些能深耕的企業,得到更多的社會資源呢?

     我們只看面板五虎的財報嗎?

     「大量生產」對台灣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字眼了,但大家期待的是,在大量生產之外,能否幫台灣的電子產業,找到新的發展意義。然而,就在面板五虎全面公佈上半年財報的同一天,有廠商宣佈推出低於新台幣5萬元的30吋液晶電視,在大量生產之餘,無法為新產品附加新的價值時,大多廠商以最「簡便」的殺價方式,希望取得市場競爭的橋頭堡,至於產品品質如何?相關運用的消費者教育,甚至數位電視的發展戰略,供應廠商隻字未提,消費者也只能憑空想像,自求多福了。當我們發現,台灣傳統的洗衣機、電冰箱大廠,只能以低於日、韓產品售價20%~30%在台灣市場上低價求售,我們能對這些大廠有什麼樣的期待呢?

     相對於台灣慢如牛步的數位電視發展進程,南韓、日本早已推動多時,日、韓廠商對於數位電視應用與消費者的瞭解深度,遠高於台商,台商重蹈只能擔任「量產」重任的覆轍,國民所得也只能停留在1.5萬美元的「障礙」下。

     取得發展契機 才有機會奪魁

     全球一年的電視機銷售數量,大約在1.5億~1.7億台間,而2004或2005年可能是平面電視銷售數量超過千萬台的元年,這也是台灣在個人電腦上取得電子業發展契機以來,最值得珍惜的產業轉折點,就像在奧運的競技場上,我們只要在這個起跑點上,取得參賽資格,便有機會奪魁、掄元。

     台灣在光電、面板產業的投資,向上延伸的玻璃基板、偏光膜、驅動IC等工業,雖然尚無法稱孤道寡,但至少是決賽圈中的成員,就算是發展多年的日本大廠,也不敢小看台灣廠商的潛力。但向「消費者」層次突破的品牌、通路經營,我們除了少數廠商尚在尋求突破之外,大部分廠商聞「品牌」色變,在旁冷言冷語者,更是大有人在。

     10年前,台商與韓商在全球電子產品市場上的競爭,不同之處,即在於對品牌經營的企圖心,對於企業永續經營理念的猶豫、徬徨。數年前,受宏碁施董事長之邀,筆者前往越南擔任宏碁全球經銷商會議的講師,在胡志明市、河內市,我們看到三星(Samsung)、LG幾乎包下整個機場推車的廣告,不僅在剛剛崛起的越南,經常在全球各地旅行的台商都會發現,三星、LG無所不在,從巴黎機場,到新德里機場,韓國廠商的用心,處處可見。台灣與韓國電子工業的競爭,從表面生產數據而言,台商「差堪告慰」父老,但從經營績效、獲利、品牌價值來比較的話,恐怕有許多人會掩面而泣,聞韓商而色變的,恐怕也不會在少數。

     除此之外,在資金流竄,各國政府政策支持下,許多國家對於發展電子工業更是抱持著高度野心。大陸的上廣電、京東方所投資的第五代生產線,都將陸續於2004年第四季投產,展望未來一年,大尺寸面板產業的競爭更是難以樂觀。

     當然,突破之道絕非「東施效鼙」,以韓國人為師便可。韓國三星、LG分享韓國當地市場所能得到的資源,絕非目前群雄割據,以民主國家自詡的台灣可以全盤效法。然而,政府仍有能力在政策資源分配上,讓有意向消費者延伸的企業,得到更多的資源。

     建議的政策方向如下:一、重新審視「數位電視產業發展政策」。過去台灣的產業政策偏重於如何進行「技術突破」,但缺乏應用面的推廣戰略。尤應鼓勵地方政府推動「區域性實驗模式」,讓商業運作模式快速普及。二、推動數位電視發展構想的全民教育。激勵供應廠商爭取商機,讓市場結構與資訊明朗化,儘量維持終端產品價格與服務合理化。三、持續公佈市場指標,培養消費者成為「挑剔」的消費者,我們相信沒有挑剔的消費者,便不會有傑出的本土企業。四、鼓勵品牌經營的戰略。資金流竄,連開發中國家,如印度、大陸都有大量的富有階層與中產階級崛起,這些富有階級與知識份子對品牌的要求已經遠高於以往,「產業生根」的關鍵,已不全然是「製造」而已。

    回覆刪除

Leave your comments or Send email to me (sonicsonicson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