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3日

爭一時或爭千秋-台灣面板廠的次世代生產線投資難題

一、事件背景說明

隨著日前LGPL宣佈七代線的投資規畫,Samsung與LGPL兩家韓國面板廠在次世代的面板線的佈局已經大致底定。然而,對於台灣的面板業者而言,由於今年第三季起的供需反轉,卻迫使廠商短期內控制產能與延緩新世代生產線的建置。以下簡短分析韓國廠商的策略思維,以及台灣廠商被動因應的不利之處。

二、事件影響與衝擊說明

在每次液晶循環週轉的頂峰時,韓國Samsung與LGPL總會先跳出來釋出看壞面板景氣的訊息;而在面板景氣處於最低潮之際,則放出新世代生產線的建置訊息,從今年第三季的情勢發展可看出韓國廠商的操作更加積極。台灣面板廠商並非不了解韓國面板廠的行為模式,但是面對愈趨積極的韓國對手,反應與態度卻趨於保守。

韓國面板廠商抑制台灣面板廠成長的手段十分單純,就是讓台灣廠商無法及時享有產能累積帶來的成本降低(意即學習曲線效果)。在面板景氣高點時,韓國面板廠先釋出看壞的看法,並開始低價大量出貨,一方面提高本身市佔率,一方面縮短了高獲利的期間,使台灣廠商無法沒有賺回足夠的利潤可供下一世代的生產線投資。而在面板景氣低點時,韓國廠商則開始大手筆投資建置下一代生產線,台灣廠商受制於韓國廠商的策略,無力在景氣低潮時進行積極的投資。於是,韓國廠商藉由領先競爭對手二季以上的先期投資,在生產上累積營運經驗降低生產成本,而使得台灣的面板廠無法充份獲得從累積生產而來的成本降低。當面板景氣回溫時,韓國廠商相較於台灣廠商能夠享有較高的利潤率即在於學習的效果發揮功效。LGPL說要將台灣的對手趕出去,實際上,韓國廠商只要在學習曲線效果上能控制台灣廠商的成長,韓國廠商仍舊能維持現有的排名-無論是產出或是獲利能力。

面對韓國廠商的策略,台灣廠商應該要有迎戰的準備,意即在新世代生產線的投資上進行可信的投資威脅。然而,台灣面板廠近來的反應卻是相當的保守,被動的希望能守住17吋面板的價格底線,並在新世代生產線的投資上選擇「適當」的時機進入。這種反應實在令人費解,被動的守住價格底線是種沒有效果的防守,韓國廠商只要以更低價格出貨,價格底線隨時會創新低。而長久選擇相關次世代技術較成熟之際才進入投資,雖然有較低的風險,但也使得韓國廠商長期保有較高的利潤率,並持續保有控制標準制定的優勢。放棄積極的反應,固然保得了一時的存續,但失去長久經營的競爭實力,只會讓企業成長的命運掌握在對手的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eave your comments or Send email to me (sonicsonicson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