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8日

新人新政 推動市場需求支持面板產業發展

一、事件背景說明

4月4日,謝揆在財經首長會報宣示從貨物稅改革及數位電視開播來推動需求面的成長,以支持面板產業。因此,新聞局提出具體導入數位視時程及減半調降貨物稅配套方案, 經濟部則計畫由工業局與標準檢驗局在一個月內完成數位電視的標準建置工作,並由標準檢驗局負責建構後續的檢驗制度。

二、事件影響與衝擊說明

在數位電視開播的當時,透過需求面的刺激來帶動TFT-LCD面板及LCD TV的發展想法即已有人提出。到現在,終於現任行政首長已意識到要解決「沒有出路的投資」,需求面的刺激是重要的手段,而且是建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石。對於一向以推動供給面成長的台灣產業政策,稱得上是一大轉折。

兩兆雙星固然是推動面板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但卻缺乏明確的「政策目標」,產值並不是好的政策目標。面板產業高度退出障礙的產業特性,在產業的成長期,使台灣的面板廠商與上下游廠商的投資不斷昇高,產值在這種情形下要突破一兆並非難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尤其是目前上下游廠商已經脫離需要扶植階段,此時,以產值為主的產業政策就需要進行目標上的調整。
此外,雖然政府一直以來將TFT-LCD產業視為拉動其他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工業」,卻似乎不太了解到底拉動了哪些產業,也缺乏對於需求面的了解。以目前政府希望使面板設備自製率達到50%的目標為例,台灣面板產業的發展若不能帶起上游的設備能力的自主開發能力,會形成「無頭」的工業,因此的確需要政策的扶植。但是,如何建立設備商與面板廠商投資設備發展的風險分攤機制,以及哪些關鍵設備具有策略重要性,整個自製率提昇的宣示政策中並未對這兩個關鍵問題有所著墨。而從需求面來看,以目前所推動貨物稅減免方式推動數位電視的普及的政策為例,台灣消費市場若能在數位電視領域上創造出領先東亞各國的需求特性,將對於台灣品牌廠商外銷LCD TV、PDP TV、背投影電視有所助益(來源國效應)。但是,僅是終端的產品的價格下降,而沒有提供足夠的數位內容,缺乏數位環境的基礎建設,消費者仍難享受到數位生活的好處。

在擺脫產值掛帥的產業政策之後,連結需求面與供給面以建立新的競爭優勢值得鼓勵。如何在數位生活的時代中,台灣能創造出領先性的需求,使得製造供給端產生差異化的優勢,政府相關單位仍需多加把勁建立全方面的思考藍圖。

1 則留言:

  1. 工商時報11月30的這篇報導,其內容大致上我在去年已經談到。產值只是一個目標,達到之後獲得什麼實質意義才是重點所在。

    TFT產值破兆之後 台灣抓到什麼
    2005.11.30  工商時報
    陳泳丞


    明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總產值即將突破新台幣一兆元,不過這些年的發展下來,除了造就閃閃發亮的「兩兆產業」之外,台灣在這裡面到底抓住了什麼?倒是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昨日的ITIS研討會中,國內發展半導體與顯示器化學材料的長興化工副總經理蕭慈飛,語重心長地指出,自從台灣加入TFT產業的全球競爭之後,日本從大尺寸TFT面板的量產上退卻了,但是抓住了「中小尺寸」這類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布局。南韓方面,除了持續與台灣競逐量產實力外,也透過種種努力抓住了「成本」。確保在面板價格持續下滑的不歸路中,仍可以持續獲利。反觀台灣,這六年來我們抓住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面板的材料成本高達六成以上,現在台灣本地的相關零組件材料自給率也不能算低,但是真正審視起來,台灣的LCD產業好像也不敢大聲地跟人家說:我的材料布局都OK了。看看TAC、冷陰極燈管這類關鍵材料的缺貨,可能對台灣面板廠營運造成的不便與衝擊,就可以檢視出一些端倪。

    蕭慈飛說,這些大面向的產業變化,往往跟政府單位與投資者的想法有關。舉例來說,政府要面板廠合併,光靠鼓吹是沒有用,只要面板廠還找得到錢,沒人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意。產業的上下游垂直整合,面板廠裡的經營團隊就可以決定。但是水平面板廠整合,其實要出錢的投資人才能決定。就像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一樣,面板廠的整併也是一樣的道理。

    重點在於,過去台灣太過於鼓吹大家投入LCD產業,造成的結果是,整個台灣的上下游產業供給鏈「介面太多」,面板廠家數過多、材料供應商也分得太細,這中間的聯繫每多轉一道手續,就會增加成本。搞了半天,很難讓成本真的壓低。

    光以台灣與南韓面板廠的競爭來說,三星與LPL兩大集團,就像兩個互相競爭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各以一艘航母為主體,週邊圍繞配套的補給、護航、驅逐艦。而台灣單一面板廠的規模仍太小,家數又多,要打起大規模的海戰,只能打「點」很難打「線」或「面」,這一來競爭實力就拉開了。

    後續的平面顯示器產業爭戰只會更加激烈,台灣好不容易稍稍站穩腳步,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接下來要在「兩兆」的口號之外,用何種戰略確保永續發展,才是更加值得關注的焦點。

    回覆刪除

Leave your comments or Send email to me (sonicsonicson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