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0日

華映:來跳舞吧

華映釋出將與群創或廣輝合併的訊息。
從理論上來看,合併或是合作對同質性過高的二線廠都是好消息。因為可以發揮專業化的好處:與其兩家廠商作一樣的事,造成產能過剩、價格崩跌,不如合作(當然包含合併),資源配置可以更加有彈性。

華映一向是聯合與中時報系的最愛,在報導中,華映的意見常常會自動轉換為「所有」廠商的意見,華映的「呼籲」往往會形成針眨政府政策或是同業策略的重要意見。至於,為何會有華映隱身在後傳球,而媒體在前進攻,這就不得而知了!

華映這次釋出的訊息其實很有趣。有以下兩點有趣之處:

第一嘴巴不緊: 雖然華映一付很緊張的樣子,告訴大家不要把事情炒得太大,以免到時合併失敗。但是,這就像是藝人有意無意的透露出「目前已經與某位國際級導演談好新戲的角 色…」,期望籍由媒體炒大聲勢。過去唯一成功的合併例子,達碁與聯友,在合併之前,訊息的保護滴水不漏,直到合併記者會時才完整揭露出整個合併過程與細 節。
為何華映的嘴巴不緊?是因為合併事宜已經談得差不多了,所以需要媒體來個臨門一腳的協助?還是合併談判遇到瓶頸,需要透過媒體釋放風聲?這也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態度悲愴而委曲:合併都還沒有實質的細節透露,此時華映所表現的確是態度悲愴、委曲。華映就TFT產能而言,排名國內第三,照理說不應該表現出這種悲愴、委曲的態度。所以,要不就是媒體好朋友的過度詮釋,要不就是真的遭遇到天大的委曲。

林鎮弘:華映合併 不是老三嫁老五
2005/09/09 經濟日報 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
華映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鎮弘昨(8)日說,華映正與同業洽談面板廠的合併,將採對等(equal)、平衡的方式,而非「被併吞的合併」。他強調,這項合併案不是「將第三名出嫁給第五名」。
…華映目前是台灣第三大面板廠,面板產出僅次友達及奇美電,廣達集團旗下廣輝排名第五,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面板產出甚至排名第七。華映及其母公司大同公司員工昨天對「第五名甚至第七名的面板廠要併購第三大的面板廠」的傳言,頗不是滋味。

面板合併風 傳出多角戀
2005.09.09 工商時報 陳國瑋、李淑惠/台北報導
市場甚囂塵上的說法是,華映合併案牽扯出一郭、二林電子大老外加杜英宗的多角關係(所謂一郭指鴻海郭台銘;二林是林郭文豔及林百里)。法人圈傳 出,鴻海大軍揮向TFT產業領域,且頗有斬獲,獲得包括DELL(戴爾)HP(惠普)等國外大廠的不小訂單,使本身嫡系的群創產能利用率大增,迫使鴻海必 須向外爭取新的TFT面板產能,而擁有四代、五代線的華映,加上該公司在中國大陸長期的佈局,即成為鴻海有意合作的對象,乃向華映提出合作要求;惟身為國 內歷史最久的顯示器製造集團,林郭文豔對於華映仍然存有一定的情感,但也不願直接向鴻海表示拒絕,乃轉向尋找素有TFT合併大師、花旗美邦杜英宗的協助。
…不過,當鴻海得知廣達也有意參與競標時,對於大同集團表達較強硬的立場;市場傳言,鴻海甚至揚言,若大同執意將華映賣給廣達,不排除直接買下持有華映三成股權的大同,此舉令林郭文艷是傷透腦筋。
…一位法人即形容:大同集團是「其人無罪、懷璧其罪」,擁有華映是福禍難卜。而在各科技大老仍舊角力下,短期之內要定案的機率並不高。


從以上的報導,大同/華映像可愛純潔的小白兔,誤入大野狼的陷阱,任由產業界、金融界的邪惡巨頭們宰割。像工商時報的報導,「法人.圈」這位last name為圈的先生已經多次在工商時報發表八卦言論,到底真像為何,只有等「法人.圈」自己出來說個分明。


這次的合併會不會成功?正如華映所釋出的訊息,噓!各位別亂猜測啊!到時候合併失敗,都是你們媒體太早揭露過多細節。這種廠商與媒體的共生,實在有趣啊!

合併若是成功(華映+廣輝 or 華映+群創),沒搶到親的廣輝 or 群創,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提的彩晶,以及等在旁邊看小貓們嘻戲的二虎,接下來會怎麼做?這才是有趣的地方!

5 則留言:

  1. 李焜耀:面板合併 看機緣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901+122005092100519,00.html

    李焜耀曾在二○○一年主導達碁與聯友合併為友達光電,可說是國內面板廠中,最有合併實戰經驗的企業主。對於近期吵翻天的華映與廣輝合併傳言,他昨天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除了訝異於成事前消息就曝光外,也點出國內同業合併的困難之處,主要在於合併後資本額可能超過千億新台幣,營業額又不見得能比得上友達、奇美等廠商,加上負債比率高,未來再籌資不易,結果勢必會影響營收與每股盈餘表現,也不利於股東權益報酬率。因此,合併固然是一個選項,但李焜耀建議,其他國內業者或可效法日本業者轉型發展利基市場。


    大家都很訝異為何華映的嘴吧這麼大…

    回覆刪除
  2. 象王的烏鴉嘴靈驗了!
    工商、經濟、華映,你們再玩嘛!放消息放得很愉快,接下來看你們怎麼找下台階。

    2005.09.21  中國時報
    華映放話 金管會徹查
    陳一姍、王宗彤/台北報導


    針對中華映管負責人,透過媒體放出消息,是否涉及炒作股價。金管會發言人林忠正表示,證期局已在了解。他並罕見地說出重話:「上市公司經營者信口開河,投資人要注意經營者是否可靠。」

    華映到底要賣給誰?有沒有人要買?在廣達以記者會嚴厲駁斥之後,引起金管會注意。事實上,華映要賣的消息,已有兩次見報。第一次是九月八日有媒體引述,華映大股東大同董事長林蔚山表示,廣達與鴻海集團都在搶華映。之後,林蔚山澄清,自己沒有講這些話。


    但到了上周五,故事重演,廣輝與華映股價出現異常現象。在盤中,傳出廣輝與華映已達成換股比例1:1的共識。導致開盤只有9.1元的華映,最後收在9.7元;廣輝下挫,收在11元,盤中甚至到10.85元。隔日,某報頭版頭,引述華映董事長林鎮源的說法,表示已與廣達談妥,廣輝與華映換股比例1:1。

    不料,此則報導上周六,遭到廣達財務長嚴厲駁斥。華映發重大訊息,表示無此事。

    由於兩篇報導均引述公司董事長,引發炒作質疑。林忠正表示,證期局已進行了解。他罕見地說重話表示,像這樣上市公司經營者信口開河,投資人要多注意經營者是否可靠。經營者不可連證券市場基本規範都不了解,金管會將了解,華映是否違反重大原則。包括:這個合併案,董事會有沒有授權、談的結果,有沒有跟董事會報告、有沒有與對方簽保密協定、有沒有造成證券交易的問題。

    林忠正說,如果媒體捏造,那是媒體的責任。如果是華映大股東告訴媒體,那就是大股東的責任。結果將擇期宣布。

    回覆刪除
  3. 華映新一波的放話…又是一副:噓~不要講喔~的鬼樣子。

    華映聯中抗韓 積極布局


    ■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持有廈門華僑電子(廈華電子)58.27%股權的第一大股東–廈門華僑電子企業公司(廈華集團),正與全球第五大液晶面板生產商–台灣的中華映管洽談「股權轉讓」事宜。華映發言系統,昨(20)晚不願對此報導發表評論。
    華映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鎮弘,8月初在第二季法人說明會時答覆法人提問時,就曾揭櫫華映的經營策略,將採「聯中(大陸)抗韓」的步驟來拓展市占率;間接證實華映已積極在中國大陸布局的情況。

    據了解,廈華集團近期內和在大陸積極布局的中華映管談判。不過雙方在具體轉讓股權比率、收購金額等方面尚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面板廠搶攻大陸的液晶電視市場行動積極,華映已決定在深圳設立面板後段模組(LCM)廠,是繼福州與吳江之後,華映在大陸第三座的LCM廠區。

    近日因應政府屬意面板廠合併案,被證期局要求再評估發行CBE和CB急迫性,決定自行撤回可轉公司債的華映,昨晚發言系統不願再對外電發表評論,只表示華映近期將保持「緘默」,以「修養生息」,暫時不會發表任何意見論。

    【2005/09/21 經濟日報】

    回覆刪除
  4. 依照台灣廠商與媒體老是關不緊的嘴吧,以及酷愛亂寫報導的記者,這件事成功的機會不太大。沒事就會跑出一篇報導:『××低調的表示,的確有和某家日系廠商洽談合作…

    SONY擬購併面板廠 台廠呼聲最大 該是政府出手的時候了!
    (王君毅/採訪中心) 2005/09/22

    日前金融時報(FT)報導指出,日本消費性電子大廠SONY電視部門總裁Makoto Kogure表示,為讓TFT LCD面板供貨來源穩定,並再降低TFT LCD面板取得成本,SONY除有意提高對S-LCD的投資規模外,也不排除購併其他面板廠,藉以確保面板供貨來源無虞。

     消息一出,市場普遍認為,以目前韓、日、台及大陸面板廠的佈局與競爭情況分析,若SONY有意購併其他面板廠屬實,其中最有機會受惠的將非台廠莫屬!且近日台灣面板廠合併的議題相當火熱,倘若SONY有意參一腳,話題性絕對比目前檯面上哪家公司單面放話、金管會的批評聲浪等要來得高。

     事實上,面板廠不管怎麼合併,市場總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出現,依目前市場盛傳的合併排列組合推估,即便面板廠間的整併真的發生,且在產品線的互補上可有加分的成效,卻仍無法消弭整體面板市場因產能不變、供給量過剩導致面板業者獲利不振的憂心與頹勢。

     而不少研究機構、業者也紛紛提出建議,認為除面板廠間的水平整合外,垂直整合(包括對上及對下)也不失為面板產業重整的良方,因此SONY的表態,無非燃起台面板廠另一新的希望。

     而若SONY的動向,對改變台灣面板廠的生態有一定份量,那麼,政府力量的適時主導,將成為關鍵之一。

     對於面板產業的重整,政府官員不斷有相關的呼籲動作出現,且自2004年10月起,包括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成員史欽泰、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等,都對面板廠應該合併提出建議;日前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更指出,台灣只要有2家面板廠,應已相當足夠。

     即便官員大聲疾呼,然面板廠間的合併,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說穿了,政府對面板產業合併一事,角色其實有點尷尬,除了僅能提出呼籲、穿針引線外,在無法對單一廠商提出單一強制、優惠或限制等的法源下,能實際主導的成分其實有限。

     然而,SONY的Case可不同,政府穿針引線的長處與扮演媒人的角色,正巧可派上用場,且其與過去台灣積極引進外資來台,並促成技術交流合作的產業政策並不相左,加上不管SONY無論與老虎或小貓有更深層的合作,對台面板產業而言都將有利,因此政府若能把握此次機會,且將拼經濟的口號化為實際行動,一旦成功,將不失為美事一樁!

    回覆刪除
  5. 從廈華的澄清,可以知道經濟日報的記者又幫華映在濠洨了!經濟日報的記者可以很隨意的引別家媒體的報導,而不進一步查證,此一助拳行為已出現多次。

    廈華被收購?沒這事!
    2005-09-21 14:46:53

    本報訊(記者 周臻)最近,不少媒體紛傳廈華將被台灣中華映管(華映)收購。本報記者上午撥通了廈華新聞發言人魏自力的電話,他對各種傳言予以否認,表示廈華並未與台灣中華映管(華映)洽談股權轉讓一事,雙方之間的合作僅限於生產商與供應商的關係。

    據魏自力介紹,華映是廈華等離子顯示屏的供應商,目前廈華只有46英吋等離子彩電的顯示屏採購自華映,如果雙方有進一步洽談的意向,也僅限於增加採購的尺寸和數量,他表示,如果華映其他尺寸的顯示屏有優勢,廈華會再考慮向其進貨。

    而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雖然華映是全球第5大液晶面板生產商,但由於台灣面板業整體虧損嚴重,僅2005年上半年,華映的虧損額就達到了73.14億新台幣,所以魏總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談收購廈華一事顯得更不可信了。

    此前,還有媒體報道「海爾欲收購廈華電子」的傳言,記者對此也進行了求證,魏自力更是明確表示:「此事100%純屬謠言。」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廈華不缺技術和市場,但因為快速發展而缺資金。廈華電子的股權歸屬從最早的由香港公司控股,到後來的華夏集團、特貿集團、國貿集團控股,再到現在的建發集團控股,經歷了風風雨雨。圍繞廈華電子增資而進行股權轉讓的談判一直沒有結束。

    回覆刪除

Leave your comments or Send email to me (sonicsonicson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