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

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單純就「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三個策略討論。
廣積糧
此策略不是操之在我。要實現台灣前段生產線,結合中國後段組裝與銷售端,有一個前提是中國面板廠不再投資,或是三者合併。然而,中國三家面板廠,目前看起來還是各搞各的。

中國三家面板廠的行為,混雜了地方山頭政治(上廣電––上海.龍騰光電––昆山.京東方––北京)、經理人私利、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綜合考量。在見到中國中央政府的資金之後,更不會想要三合一,先送申請案把資金搞到手再說。整地、蓋廠、搶政府!
高築牆
這會引起貿易報復大戰。一但中國把台灣納入貿易保護高牆,不讓日韓面板進中國,一個可能的結果:日本韓國不讓台灣的面板進入日韓市場,台灣面板廠產能立即閒置。台灣廠商不可能單靠中國的需求填滿產能。韓國與日本廠商更可以用專利侵權、斷絕技術合作,搞得台灣、中國面板廠哭爹喊娘。

至於,中國能學美國一樣控訴韓日廠商操控面板價格,要罰錢抓人嗎?
日韓廠商馬上說:耶…台灣廠商也有份耶…,告不告台灣廠商啊?還是說,你們已經統一了,所以都是自己人,沒有告不告的問題啊?

之前我也有談過打貿易戰的議題,參考:[本論]中國彩電,你已經死了
美國這次的TFT-LCD價格操控司法調查起碼已經搞了3年以上,證據、證人通通有,讓面板廠連吭都不敢吭。中國想搞美國這一套,除非中國司法獨立,有完整的審判過程,不然,只是造成更大的政治與經濟磨擦。
緩稱王
要不要跟進產能競爭,也不是操之在我。當Samsung與LG比較快復元,可以預期他們也會更快進入8代以上的生產線,再慘,台灣廠商也要咬牙跟進,否則之後要如何與之抗衡?

面板業苦海無涯 大陸是岸
工商時報 2009.02.28
陳泳丞/新聞分析

繼DRAM業之後、台灣面板業也開始如預期地進入財務周轉欠佳的窘境,不過以這一波來看,除了華映要政府伸援手外,其他廠商都還按兵不動。倒是政府對於面板產業後續的態度以及產業策略,會變成影響長遠競爭力的關鍵。

以現在日、韓、台與大陸的面板產業態勢來看,台灣借重大陸的內需與鼓勵產業發展策略,可能會是比較好一點的解決方案。

因為現在全球面板產能是過剩狀態,大陸仍在積極佈局面板完整供應鏈的計畫,如果台灣可以適時結合大陸的核心戰略,以現有台灣的前段面板產能,結合大陸的組裝、品牌與通路,可以互相需要、創造雙贏,大陸也不必急著立刻決定面板到底要蓋幾代才夠?台灣的面板與大陸的系統廠至少可以在這一波低潮 中,少虧為贏、做到「廣積糧」。

下一步,如果大陸狠一點,真要扶持本地(含台灣)的顯示器產業,在現在這種全球景氣欠佳、貿易保護主義日盛的氛圍下,把台灣拉進去後,再築起貿易保護的高牆(美國也不做面板,還不是照常一天到晚告人家操縱價格要罰人家錢?),其實要把日韓競爭對手擋在外頭,也不見得辦不到。這是「高築牆」。

至於過去這10年來,大家都在拼命喊擴產、搶建更大尺寸TFT生產線,要用市佔率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的舉動,看來是可以先不用去想了,活下去再說。這是「緩稱王」。

一位本地的面板零組件業者說得很好,面板業是一種百年未見過的特殊產業,「資源有限但投資卻無限」,以現在的投資規模來說,如果要作老 大,每年投資一千億是跑不掉的,一千億這種數字,在以前的石化業裡,可能投一次可以撐十年,哪有每年都要投一千億這種嚇死人的數字會發生?

戰國時的越國名相「范蠡賣馬」點子可能可參考。當時南方缺好馬,要從北方往南運,但沿途強盜一堆,馬運不成,因此范蠡找上有勢力的麻布商 人(貨從沒被搶過),表示可以免費幫忙運布,這一來,良馬與布都順利到達南方,皆大歡喜。現在如果用在台灣與大陸的面板產業身上,搞不好會是一種各取所需 的好辦法。

2009年2月27日

Plasma,從頭輸到尾?(1)

附文是FT分析文章,由東京與台北的記者署名撰寫。中文版翻譯得不是很通順,建議改看英文版。從英文版中,你應該可以辨別哪些是人在台北的記者寫的。我只是用這篇分析當引子,慢慢帶出我想探討的議題:Plasma技術為何衰敗至此?歡迎對此議題有興趣者,加入討論。

在商管領域的研究,主流技術的演化與形成,一直是熱門的研究主題。
以J. Spencer 2003發表在SMJ的paper為例,該研究想要了解廠商在1969-1989年間參與全球性的知識分享網路,對於研發績效的影響為何。在她的研究期間中,LCD/PDP/EL三個技術的知識交換網路被挑出來研究。Spencer提供三個技術的知識交換密度(用知識貢獻者的相互citation算出來的)簡表:

在這三個時期,廠商在LCD領域的知識交換最活躍,而且遙遙領先PDP與EL。Spencer資料說明LCD最後成為FPD產業的主流技術,可能就是因為早期的LCD參與者比較積極加入知識創造與分享的活動。探討LCD技術擴散的paper,也可以參考M. Stolpe(2002)的「Determinant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as evidenced in patent data: the cas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一文。

不過,Spencer的研究期間僅到1986年,從1986年到1990s中期,PDP的技術交流熱度是否有提升?目前沒有資料可供查詢。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要直接推論PDP技術參與者不熱衷全球性的知識交換,而導致在技術競爭中輸掉,可能太過簡單。當然,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Spencer的研究設定,看看是否PDP的技術交流在進入1990s後變得比較熱絡。延伸Spencer的研究,可以試著驗證一個過去常聽到的說法:「國寶級的LCD技術外流後,日本廠商與政府不願意PDP外流,因此相當保護PDP技術。」果真如此,我們應該可以在數據上看到參與者在參與跨國技術開發與本國技術開發的顯著差異。

PDP技術是否因為技術本身缺陷,所以一開始就不被看好成為FPD的主流技術?翻一翻資料,在1995~1997期間,全力賭在LCD上頭的廠商,以Sharp為代表,全力賭PDP的代表則是Pioneer。同期間,NEC、Matsushita、Fujitsu同時投資LCD與PDP。以那個時候的情況,PDP在TV領域的進展比LCD快,而LCD那時的目標市場是NB與Monitor。而且,PDP的反應速度與色彩表現,在當時,已經可以逼近CRT,而LCD還差得很遠。所以,要說廠商不看好PDP成為未來的主流技術,這很難說服人。
附帶一提,Sony在這個時候,在CRT的成功光環下,僅從事一點點Plasma與LCD研究。

日本PDP廠商在1996年時的產品開發狀況
廠商名稱Fujitsu
NECSonyNHKMatsushita
面板結構 AC-PDP DC-PDP 
驅動回路(方式)MemoryReflashPALCMemoryMemory
畫面大小(吋)4240254026
顯示面積(mm2)920×518882×503553×309520×874582×333
畫素數(Pixels)852×480840×480768×4481344×300896×512
畫數孔徑(mm2)1.08×1.081.05×1.050.72×0.690.65×0.650.65×0.65
顯示色(colors)1670萬1670萬26萬1670萬1670萬
畫面亮度(cd/m2)300150250150150
對比率70:140:150:1150:1150:1
視野角度
(上下,左右)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耗電量(W)300400350200
重量(Kg)18.017.014.06.0
模組體積(mm3)985×590×75602×380×3.71004×664×50674×424×40
商品化時期1996年底1996年4Q1996年3QSample1995年3Q
引用ITIS 1997年全球液晶產業發展動向,資料來源:Nikkei Microdevice

然而,LCD跟PDP在技術上的確有一點關鍵差異:LCD可做小可做大,PDP可做大難做小。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我若是PDP廠商,要儘快把PDP TV往更大的尺寸做,把成本壓低,即使LCD最終畫質可以追上PDP,也無法在價格上競爭。

不過,LCD的技術進步速度超乎想像,因為NB+Monitor+Mobile Phone所加起來的龐大installation base,吸引眾多參與者加入LCD生產鍊中。產能急速開出,價格猛烈波動,終端產品售價一路歡樂下滑。Sharp在2001年推出20吋LCD TV,二年後,第五代線如同青少年的青春痘到處長,大家很確定LCD TV的時代已經要到了。相較而言,投入PDP生產鍊的廠商家數不多,Spencer在1969-1989年資料中所看到的現象依舊存在,只不過,這時候,不是PDP參與者不願意參與知識交換的網絡,而是想要交流也沒有什麼人可以交流。

PDP廠商們的確很努力的想要維持大尺寸TV的價格優勢,也不斷強調PDP的好畫質就如同大家熟悉的CRT TV,但是防線仍一路潰散。這時,大家才發現原來大尺寸TV(40吋以上)的需求可能沒有來得這麼快。到現在,數據告訴我們,原來32吋的TV,對多數的消費者而言已經夠大了。
下一篇,從LCD與PDP的專利數、ASP、CAPX、TV size market share、廠商家數變化等歷史數據、以及PDP與LCD陣營的宣傳重點,都可以清楚看出PDP陣營所面臨的困境。

最後一篇,我打算以J. Eggers的「Failed Technologies and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做為最後討論的收尾,來看看廠商在LCD與PDP同時都有投資的情況下,資源重配置的困難性。



Why the plug was pulled on plasma

By Robin Harding in Tokyo and Robin Kwong in Taipei 2009-02-16
For its Kuro plasma televisions, Pioneer promises “black levels [that] drop you into an endless abyss of depth and dimension”. Yesterday, the grim reality of its tiny market share in an industry that demands scale meant that the company had to push its TV business into an endless abyss.

Pioneer was a pioneer of flat panel plasma televisions, and the decision to close its TV business highlights both the problems of that technology, and the dire state of the wider television industry.

The television business has been hit by a slump in demand even as production capacity rose. Prices for televisions have fallen rapidly, and almost every Japanese producer – not least Sony – is losing money. Their problems are compounded by the strength of the yen. Pioneer's problems, however, are deeper than most, in part because it placed all its bets on plasma technology for making flat panel displays. In 2008, the rival liquid crystal technology (LCD) outsold plasma by about seven to one, according to data from research company DisplaySearch.

Plasma is still growing, with shipments up by 26 per cent to 15.1m last year. But as LCD grew at the expense of plasma, Pioneer's share of the global television revenues slipped from 3.4 per cent in 2005, to only 1 per cent during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2008, while its share of television shipments fell to only 0.3 per cent.

Plasma and LCD panels, the core component of a flat television, are made in a similar way to computer chips and the lowest costs are achieved by producing on a very large scale. Panasonic's new plasma panel factory will cost Y280bn ($3bn) – more than double the total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owned by Pioneer. Without enough scale, Pioneer was pushed out of panel production last year, like Sony, Toshiba and many others before it. Only three companies – Panasonic, Samsung and LG of Korea – still make the heart of a plasma television, and even they face a struggle to keep volumes high enough to compete with LCD.

Even for those who use LCD technology, such as Taiwan's flat panel makers, the past few months have been extremely difficult.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the world's fourth biggest LCD panel maker, yesterday posted a record quarterly loss of T$31.08bn ($911m) in the final three months of last year, as consumer demand shrank rapidly.

Prices for TV panels have fallen dramatically, in some cases to levels below the manufacturer's cost, despite their efforts to cut production and reduce supply. Chi Mei said that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it was using little more than one-third of its capacity. Even so, its average selling price for large-sized panels had nearly halved from a year ago, to a record low of $109.

One potential boost for the flat-panel TV market is demand from China, as Bejing's stimulus measures start to take effect. China this month announced a plan to help rural families to buy home appliances such as TVs, and separately promised $2bn worth of orders for Taiwan's TV manufacturers. Chi Mei said it expects its shipments to China to still grow by 10 to 15 per cent this year, making the country its biggest market.

Henry Wang, general manager of Witsview, a Taipei-based research consultancy, said these measures, though, may only provide a short- term boost. While it is very likely that TV panel prices will rebound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he says, “the end market demand still very uncertain”.

Meanwhile, the separation of panel production from TV assembly has left Japanese brands such as Pioneer struggling to command a premium price over those Taiwanese and Korean companies making similar products at lower cost.

Even when Pioneer made its own panels, while reviewers raved about the “amazingly deep black levels” of its Kuro televisions – “Kuro” means black in Japanese – most consumers could not discern enough difference to justify paying $3,500 for a 50-inch plasma display.

With the business making steady losses, and Pioneer's core car electronics business threatened by the economic downturn, “we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e cannot expect profitability to improve”, said Susumu Kotani, Pioneer's president.

Pioneer therefore had little choice but to pull the plug, and become the latest TV brand to pass into history.

Nikkei BP:夏普液晶生產線看好上海的理由

附文是Nikkei BP 25日針對Sharp與SVA合作的評析,看到後,順道放了上來。

至於,若你有興趣了解Sharp的未來整體策略,可以參考Nikkei BP的這兩篇文章:
  1. 夏普新工廠──投建第10代液晶線與薄膜太陽能電池“聯合工廠”的目的
  2. 夏普新力兩社長聯袂解說合資液晶10代線的來龍去脈
第1篇談的是成本面(Vertical Integration + Economies of Scale)與範疇面(LCD+Solar Cell),第2篇談的是市場定位(Product Portofolio)與風險分攤(Risk Sharing)。
雖然目前Sharp-Sony 十代線進度因金融危機而減緩,但是,應不至影響到Sharp整個的策略佈局。



【續報】夏普液晶生產線看好上海的理由

中國計劃在上海西南部的莘莊工業園區實施的液晶生產集群項目的整體構想。SVA考慮引進第六代、第八代底板生產線,目前已拿到工廠用地。圖片是《日經微器件》在“FPD China 2008”上拍攝的。框線、箭頭以及說明文字由《日經微器件》添加
日期: 02/25 00:01

夏普正在與上海廣電集團(SVA)接觸,就在當地合作生產液晶電視面板事宜進行談判——針對2009年2月21日部分媒體的報導,夏普當天在回答《日經微器件》的詢問時表示:“報導不是我們發佈的內容。尚不存在報導中提到的事實”(夏普大阪公關室)。

夏普此前已透露,為了提高今後的收益能力,正考慮在海外進行元器件的前製程製造(參閱本站報導1)。

關於液晶面板工廠的整合,夏普曾在2008年12月宣佈,部分中小型面板由第六代生產線即龜山第一工廠製造,關閉三重第一工廠和天理工廠的一部分生產線(參閱本站報導2)。 夏普表示,龜山第一工廠為轉而生產中小型面板,目前已經暫時停產。液晶電視用大型面板正由龜山第二工廠的支援第八代底板的生產線(底板尺寸為 2160mm×2400mm)製造。並計劃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啟動堺工廠(大阪府)的支援第十代底板的生產線(底板尺寸為 2850mm×3050mm)(參閱本站報導3)。

龜山第一工廠存在以下問題。

支援第六代底板的生產線所生產的“中小型面板”,其螢幕尺寸適於製造10吋~20吋級產品。但是,在該尺寸的面板方面,中國大陸及台灣更具競爭力,夏普在日本生產,存在成本競爭力不切實際的問題。

而且龜山第一工廠的生產能力為6萬塊/月,如果用於生產10吋以下的液晶面板,估計產能將大幅過剩。從這些情況來看,也許在中國啟用支援第六代底板的生產線會更好。(Soniic:與其改生產小尺寸面板自己打爛市場,不如把現有中大尺寸產能給需要的人。)

另一方面,中國正舉國致力於液晶電視面板生產的本地化。SVA正在考慮引進支援第六代底板的生產線和支援第八代底板的生產線,並已拿到了工廠用地 (圖)。SVA目前正在利用與NEC的合資企業——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Shanghai SVA NE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在支援第五代底板的生產線上生產電視液晶面板(參閱本站報導4),同時還利用與富士軟片合資的上海廣電富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SVA-FUJIFILM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生產彩色濾光片。

此次上廣電在探討引進液晶面板生產線時,考慮到夏普有六代底板生產線的實際運營經驗,並考慮到引進六代線有利於說服夏普對第八代生產線進行投資,所以才選擇了夏普作為合作對象。

夏普如果做出出售支援第六代底板的生產線,並在中國生產液晶面板的決定的話,將會帶來以下影響。首先會促進目前在中國國內正計劃上馬的液晶面板項目。另一個影響就是包括南韓、台灣面板廠商在內,在中國的液晶電視製造估計會大為加速。(記者:加藤 伸一)

2009年2月26日

家電下鄉貢獻面板營收僅?%

以下是一則國小算術能力考題,請填答『?』的答案。


瑞信:家電下鄉貢獻面板營收僅?%


【聯合晚報╱記者張家豪/即時報導】
2009.02.26 12:26 pm
外資瑞信證券今日指出,中國「家電下鄉」計畫,主要適用售價在2000元人民幣以下產品,以液晶電視來說,約當26吋以下機種。該機種目前約佔中國18%市佔率,因ASP(平均銷售價格)低,以銷售金額統計,市場大餅10-15%。而台灣面板廠來自中國市場營收貢獻約15-20%。由此推估,對台系面板業者的營收貢獻度,僅約%。

工整的產業分析

Oppenheimer 2月2日的這篇「AU Optronics Corp.」分析報告,是一個很好的產業分析報告範本。這應該是Oppenheimer出的第一份的AUO報告。

這份分析報告的目錄中,有“TFT-LCD for DUMMIES”這一附錄小節,就可以看得出來是針對不懂TFT-LCD產業的投資人而寫的。

從第15頁到第20頁的Industry Dynamics,將產業的特性講得很清楚,應該要cover到的產業分析重點都涵蓋在內了,蠻適合拿來當個案分析的industry note。

其餘的,請找小點。

神祕的911k小點:.

2009年2月25日

中國政策: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

中國政府的扶植政策出爐,有意申請者要在2009年5月31日前送件。
(華映:YA!)

產業結構調整是這次政策的核心重點。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CRT生產基地,70%產地在中國的TV都還是CRT TV,在現今TFT-LCD技術成為主流FPD技術之際,CRT龐大的產能與從業人員要何去何從(參考:CRT TVs in China: Live or Die?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在這次的產業轉型政策中,希望LCD/PDP/OLED產業鍊能夠建起來,而將CRT轉型成數位化高解析度產品,加速讓FPD取代CRT。

現在中國政府希望台韓日面板廠商能夠移轉前段生產線到中國境內。只有前段生產線落腳中國,才能吸引上游業者與設備業者,建立產業聚落。問題是,如同先前我一再提起的,台灣與韓國LCD廠到中國設立生產線的誘因不夠大,因為生產成本的下降靠的是規模與技術,並且需要完整的供應鍊配合,而不是人力成本的節省。前幾天傳出Sharp可能會賣六代生產線,理由不是降低生產成本,而是日元匯率不利出口。

因此,目前中國很難吸引First Tier廠商前往設廠。Second or Third Tier廠商,例如,華映,會積極爭取。但是,Second or Third Tier廠商在其國家的長期經營績效就不佳,拉到中國生產,就會提升競爭力嗎?不過,中國的選擇不多,A beggar cannot be a chooser。我們就看看到今年中,中國會爭取到哪些外國廠商前往投資吧!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彩電產業
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有關問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門辦公廳,有關中央管理企業:
    為貫徹落實“十一五”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和資訊產業發展規劃,推進我國彩電產業戰略轉型、促進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自2009年起,我委將連續三年組織實施 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根據《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和貼息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第31號令),以及《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管理辦 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第43號令),現將項目申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務

    以支援彩電產業結構調整、打造相對完整的平板彩電產業鏈為目標,以著力提高自主發展能力為核心,以面板重大建設項目為牽引,兼顧目前主流顯示技術及未來發 展,通過國家支援和引導,做大做強彩電整機產業,完善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產業鏈,增強我國彩電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引導規劃內TFT-LCD、PDP及其他 新技術產品生產線建設,形成持續開發和生產能力;支援平板彩電骨幹企業完善新型平板顯示整機工藝、模組一體化技術研究開發環境,加強共性技術研發;鼓勵以 平板顯示骨幹企業為龍頭,帶動上游關鍵配套材料、模組零部件及工藝設備的產業化,提高國內配套能力。

二、專項重點
(一)彩電整機
  1. 32吋以上平板電視:TFT-LCD、PDP面板模組與整機的融合設計及產業化,整機節能環保設計與產業化。
  2. 新型高解析度CRT電視:數字電視高解析度新型彩管和玻殼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包括納米著色熒光粉、分佈式組合場電子槍透鏡、精細節距陰罩、高解析度DCFL電子槍、輕量化玻殼、薄型短頸節能彩管等。
(二)平板顯示面板模組
  1.     六至八代TFT-LCD液晶面板模組生產工藝技術及產業化。
  2.     八面取PDP面板模組生產工藝技術及產業化。
  3.     OLED(重點是AMOLED)面板及模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三)平板顯示關鍵配套件及材料
  1.  六至八代TFT-LCD液晶面板配套件及材料:混合液晶材料,光學薄膜,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高精度光刻掩膜版及其基材,感光性電極漿料,平板顯示用化學品,驅動IC, 新型背光源,靶材等。
  2. 八面取PDP面板配套件及材料:玻璃基板,感光性電極漿料,熒光粉,玻璃粉,排氣管,PR膠,濕化學品,濾光保護膜,驅動IC等。
  3. OLED配套件及材料:玻璃基板,發光材料,濾光片,光刻和蒸鍍用掩膜版,封裝蓋等。
(四)平板顯示專用製造和測試設備 
濕/幹法刻蝕機,液晶灌注機,清洗機,TFT-LCD用鐳射圖形化設備,光電檢測系統,PDP用曝光機,封排爐,FPC熱壓機,對合機,研磨機,乾燥爐,濕設備等。
三、具體要求
(一)項目主管部門應根據投資體制改革精神和《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專項實施重點的要求,結合本單位、本地區實際情況, 認真做好項目組織和備案工作,組織編寫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並協調落實項目建設資金、節能、環保、土地、規劃等相關建設條件。對於申報PDP專用製造和測試設備、PDP面板配套件及材料的項目,需與整機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二)項目主管部門應對資金申請報告及相關附件(如銀行貸款承諾、自有資金證明等)進行認真核實,並負責對其真實性予以確認。
(三)項目承擔單位應實事求是制定建設方案,嚴格控制徵地、新增建築面積和投資規模。項目資金申請報告的具體編寫要求及所需附件內容參見附件一。
(四)本次專項採取紙質材料申報和網上申報並行的組織實施方式。請各項目主管部門于2009年5月31日前,將項目的資金申請報告和有關附件、項目簡介和 基本情況表(見附件二)、項目的備案材料等一式二份(同時須附各項目簡介及所有項目匯總表的電子文本)報送我委高技術產業司。2010、2011年的申報 時間及重點內容另行通知。
請項目主管部門登陸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管理系統http://ndrc.jhgl.org/xxcyh(新興產業一處入口),履行相關網上申報手續。紙質材料申報和網上申報的截止時間相同,項目資訊應完全一致,未履行網上申報手續的項目將不予受理。
(五)在項目主管部門申報的基礎上,我委將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組織專家評審,擇優支援。
特此通知。
附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二日
主題詞:彩電  產業化  專項  通知

2009年2月24日

旺旺說你會旺,你就會旺

剛剛網友寄給我一份旺旺時報分析AUO+CMO的報導。報導附於本文最後。

這篇分析報導提到一點很有趣的觀察:AUO+CMO消息一出,導致LGD 23日股價收盤時上漲5.1%。見下圖A034220 23日的股價表現:















為什麼漲?韓國的分析師說

LG Display rose 2.05 percent on expectations of strong first-quarter results.

"First-quarter TV panel sales are surging as LG Display's top clients are increasing market share and LCD TV demand is growing in China," said Jeff Kim, a Hyundai Securities analyst who raised the brokerage's rating on the company to "buy" from "marketperform."
韓國分析師認為LG Display會漲,是因為LG Display第一季的業績預期走強。

大家都喜歡把股票漲跌歸因於單一因素。或許,是陳泳丞說的對,或許是Jeff Kim說得對,但是,誰知道?理由百百種,大家只是拿一種最能配合自己觀點的理由來做文章。要扯誰不會扯?照台灣媒體的程度,就算寫出LG Display的上漲是因為陳水扁不再絕食抗議司法不公,我也不會太訝異。

更何況,套句陳泳丞的話來說,韓國的LG Display會不會漲?也該是韓國的分析師來說,怎麼會是中國時報的記者說得算? 


工商時報 2009.02.24 
新聞分析-雙虎若合併 只樂到南韓
陳泳丞

昨日面板業很熱鬧,除了日本夏普傳出要賣廠給大陸上廣電之外,南韓時報也報導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又重啟合併談判。一時之間又把大家最關心的台灣高科技產業合併議題給拱上檯面。

實際上友達跟奇美電到底該不該合併?已經是個老掉牙的題目了,不過若是認真去看面板雙虎合併的效益,恐怕答案不會是正面表列的那一邊。

但是有個有趣的狀況倒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到底友達跟奇美電合併好不好?昨天南韓報紙一丟出台灣雙虎可能合併的消息,立刻讓韓國LGD的股價有了反應,終場上漲了5.1%。為什麼漲?答案很簡單,因為台灣雙虎若合併,只會樂到南韓兩大面板廠三星與LGD。

如果純粹只從產能的觀點來看市場佔有率(以玻璃基板面積為計算基礎),三星大約是23.8%、LGD大約19.3%,台灣的友達與奇美電大約各16.2%與14%,表面上看來好像友達與奇美電一合併,立刻產能變成全球第一大、超過三成,但問題來了,出了這種「不幸」的消息,怎麼LGD股價會上漲?

原因在於,在產能過剩的現在,其實大型面板廠合併會是一種災難,尤其是台灣的面板廠缺乏自己下游的品牌出海口,兩家大面板廠合併後,產能是一加一等於二,但是客戶結構重疊,產品的市佔率絕對會是一加一小於二的結果。

也就是說,不管友達跟奇美電是誰併了誰,一合併之後,恐怕立刻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決定到底要關哪些廠?且要裁一大堆人,而且原本兩家公司在產品的合計市佔率上,恐怕也會大打折扣,這樣當然會樂到南韓的競爭對手,所以昨天LGD股價當然漲。

以目前台灣的面板業狀況來說,穩定求生是最重要的事情,設法與大陸需要面板產能的策略去掛勾,則是短中期要趕緊做的第二件事,這時候貿然合併,只會造成混亂。

更何況,套句台灣面板高階主管的話來說,台灣的面板廠要不要合併?也該是台灣的中國時報來報,怎麼會是外國報紙這些外人來宣傳呢?

2009年2月23日

友達+奇美=…

友達=聯『友』+『達』碁
那麼,友達+奇美呢?


奇友
友奇
奇達
達奇
友美
美友
達美
美達

好像沒有一個好聽的。
我建議,仿TSMC,取成Taiwan Panel Manufacturing Company=TPMC好了~

兩家合併的風聲真的傳蠻久的。兩家若是合併,對整個產業都是好事,over capacity的情況會改善。之後,幾頭巨獸分別是:AUO+CMO、Samsung(+Sony)、LG、Sharp(+Sony)。

合併之後,AUO+CMO還是專業的面板廠,不過,還是沒有解決現階段沒有品牌廠支援的情況。不過,有了龐大的產能,AUO+CMO會成為沒有面板產能品牌廠商的首選,這就真的很像TSMC的晶圓代工模式了。

LCD Makers to Benefit From Taiwan Consolidation

By Kim Yoo-chul
Staff Reporter

Along with the memory chip sector, the global flat-screen panel industry is facing a major consolidation, with Taiwan's leading LCD panel makers engaging in detailed M&A talks to increase profitability.

Analysts and industry watchers say such moves, if realized, will help Korean LCD panel duo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LG Display raise their global market shar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MO) and AU Optronics (AUO) have restarted the merger talks to get through the economic downturn," an industry official told The Korea Times Sunday.

"Still, executives at CMO and AUO are talking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discuss government assistance and industry consolidation to ride out the current downturn amid mounting losses,"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who didn't elaborate further.

Spokesmen for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LG Display declined to comment.

CMO is the world's fourth-largest flat-panel maker by revenue and Taiwan's second-largest after AUO.

In December,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said it would welcome a consolidation of the island's flat-panel makers as a way to help unprofitable companies in the beleaguered sector suffering from massive losses.

According to market research firm DisplaySearch, the global shares of AUO and CMO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last year were 12.8 percent and 11.4 percent, respectively.

Industry leader Samsung Electronics captured 29.1 percent in LCD panels, followed by LG Display, with 24.7 percent.

"Prices of LCD panels have been showing a slight turnaround since January. But that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struggling Taiwanese LCD makers will go to the black due to weaker client channels," another industry source said.

"Massive operating losses are expected for them in the first quarter. A large scale is pretty important for LCDs. Different corporate culture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minor issues. Survival is more important," the source said, adding that the South Korean players raised their market share during the fourth quarter, while Taiwanese makers lost some 4 percentage points.

During the fourth quarter, AUO posted a record drop in quarterly sales, falling 42.6 percent to $1.8 billion.

Meanwhile, the two Taiwan companies put workers on unpaid leave from the end of last year, as they idled production facilities due to deteriorating global demand.

The possible industry consolidation is forecast to lift Samsung and LG Display.

Unlike cash-burning Taiwanese players, LG Display is holding 3.42 trillion won in internal reserves, meaning the company is ready to produce more advanced panels.

A Samsung spokesman declined to comment on the internal cash reserves of Samsung's LCD business.

LG Display CEO Kwon Young-soo earlier said it would boost utilization rates in its LCD facilities to 100 percent in March. Samsung also plans to sell 22 million LCD TVs this year ― an increase of 10 percent from 2008.

Samsung plans to slash its investment in LCDs by some 40 percent to below 2.5 trillion won over 2009.

Although Samsung's LCD division posted its first-ever operating loss during the fourth quarter, it still has room to offset falling profits due to strong client channels, such as Sony and Dell.

LCD panels are widely used in TVs, mobile phones and other high-end portable devices.

"If the situation gets worse for Taiwan LCD makers, the government may consider moving LCD lines in Taiwan to the mainland," Ahn Hyun-seung, an official at DisplaySearch Korea, said.

yckim@koreatimes.co.kr



面板雙虎合併? 友達、奇美電重啟談判

正當本周由經濟部主導的DRAM整合將有初步定論之際,國內雙D的另一D產業—TFT-LCD面板產業,今日傳出台灣TFT-LCD雙虎—友達(2409)、奇美電(3009)已重啟合併談判,台灣面板雙虎將合併?
今日上午南韓早報指出,台灣兩大面板龍頭—友達、奇美電重啟合併談判,台灣面板兩虎將合併?友達上午表示,友達以開放的心胸看來待,只要對整體產業有利, 採開放態度,對此項傳言持不否認態度。奇美電上午也表示,該公司亦採開放態度思考產業的未來,但目前沒有任何具體的合併計劃。不過,因奇美電創辦人許文龍 日前指出,奇美電隨時可以換老闆。由於兩兆業者對合併採取開放態度,使得台灣面板兩虎合併的可能性與可行情,正逐漸增高。

兩個月前 傳合併 沒結果

事實上,友達與奇美電的雙虎談合併,早在去年12月份時已傳出,當時,友達、奇美電的12月份營收降至新低,而產能利用率降至50%以下的新低,奇美電更 甚至一度跌破40%。不過,後因大陸家電下鄉政策,送給友達、奇美電20億美元的面板採購優先權,為面板雙虎雪中送炭,因天降甘霖後,反而使得面板雙虎獲 得喘息,在大陸急單下,暫緩談合併。
奇美電創辦人許文龍去年底日前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表示,自己沒能力把奇美電經營好,讓很多人面臨失業,他感到很痛苦,奇美電隨時可以換老闆,許文龍認為面 板業不是奇美的,如果奇美沒有能力扶持就請別人來扶,老闆可以請別人來做,不一定要許文龍。奇美電裁員讓很多人沒頭路,許文龍說,其實他也很痛苦,不過公 司未來暫時還沒有整合計畫。
另今日市場傳出日本夏普準備把旗下六代廠賣給大陸上廣電,以日本夏普在不堪營運虧損與日圓升值重創的壓力下,近期傳出將與上廣電攜手,準備將位於三重縣龜山市的六代廠整廠技術(包括人員)輸出。
奇美電子總經理何昭陽表示,此舉將使過去幾年來全球面板業維持的恐怖平衡被摧毀,我國政府與業者都應該正視這項中日合作所可能產生的產業板塊移動效應與衝 擊。友達總經理陳來助則表示,過去以來夏普要與大陸業者合作的消息已經傳過太多次,目前正密切注意此事發展。但這項傳聞可能引動面板雙虎整併的意願。

李焜耀:面板景氣將好轉
【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面板景氣第一季就是谷底?今日面板龍頭友達光電 (2409)董事長李焜耀表示,面板景氣將是其他次產業中最快觸底者,且認為面板景氣將逐季好轉。大同華映 (2371)董事長林蔚山更進一步表示,今年面板景氣在第一季、第二季觸底,將逐漸好轉。
對於近日韓元貶值幅度大,使得新台幣與韓元在幣值競賽,使得台灣面板廠的競爭力上低於韓國,威脅台灣的面板產業,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今日上午以「還可以吧!」說法回應。
【2009/02/23 聯合晚報】
冷眼集》求生!合併機率大增

全球金融風暴導致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兩兆元產業—半導體、面板最先動搖,今年只剩下一兆元都不到。DRAM本周由經濟部進行整併,而TFT-LCD面板雙虎傳出重啟合併談判,台灣兩兆元產業紛紛被迫進行整併,以力求生存。
今日由南韓傳回的消息,台灣兩大面板龍頭—友達、奇美電重啟合併談判,台灣面板兩虎將合併。今日不論友達、奇美電都採開放的心胸看來待,認為只要對整體產業有利,都有空間。過去,面板雙虎談合併,根本不可能,但是,這一次,可能性相當的大。
一位面板業重量級人士表示,友達、奇美電其實一直在談合併事宜,而且,是以友達光電為主導者,而且認為,此次友達、奇美電的整併成功的機率,將超過50%以上。
面板雙虎,龍頭與龍頭要談合併,主要的關鍵在於,經過這一次的全球金融風暴與經濟不景氣,發現面板產業已從單純公司與公司的競爭,變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 爭關係。這一次,面板空頭景氣來臨時,全球四大面板廠,剛好一分為二,在台灣的面板廠單純的是面板業,而韓國的二大面板—三星與LGD,都是面板加下游的 品牌組合,在需求急減下,各家先用自家的面板,加上韓元的貶值,使得台灣面板廠去年第四季面臨嚴峻的挑戰下,友達、奇美電去年第四季各大虧266億元、 314億元,雙雙創下歷史單季虧損新高。
而去年中國家電下鄉,送上20億美元給台灣雙虎,原本以為台、中結盟有利對抗韓國,但是,今日傳出日本Sharp要賣6代線給上廣電,使得聯中抗韓的策略再遭改變,台灣面板產業自立自強,團體力量大才能衝破面板產業的桎梏。
事實上,自1997年成立的新興產業面板,每一次的空頭循環中都會有購併案,而每一次的購併案都令台灣的面板產業更強,一直走到今天全球前四大,且差一步,就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大。
而這樣的購併都以友達為首,當時還叫達碁 (友達的前身)於2001年左右購併了聯電集團的聯友光電,合併為友達,將友達直接推升為台灣前三大;之後2005年,友達併購廣達集團的廣輝電子,直接 變成第一大,至此,確立友達台灣第一大面廠。友達的每一次的合併都相當成功一如今,傳出友達要併奇美電,兩家合計一年超過7500億元的營收,成為台灣的 超級大廠。
TFT-LCD的整併沒有像DRAM那麼難,因為,雙虎TFT-LCD的技術生根發展,近幾年的發表技術已與國際大廠並駕齊驅,分析師表示,若友達購併成 功奇美電,成為台灣第一大之後,短期友達首先要面對的是奇美電高負債比例,以及重複的產能與產線整合。但面板長期發展需要成龐大的資金,還有面對韓國、中 國國家政策品牌與採購支持。
【2009/02/23 聯合晚報】

Sharp西進中国傳言再起。

上星期六由日本Nikkei business daily掲露Sharp(シャープ,6753.T)計畫在中国設立液晶生産線,現地生産的新聞,在台湾今天的経済新聞頭條,爆炸了

旺旺時報今日的相関新聞与評論有:
  • 面板業恐怖平衡已破
  • 大陸品牌 已非吳下阿蒙
  • 經部:面板高階技術 循序開放
  • 新聞側寫-匯率與貿易壁壘 何昭陽憂心忡忡
  • 面板廠登陸 中國送30億人民幣大紅包
  • 新聞分析-一步輸步步輸 面板開放不宜拖

  • [東京 23日 ロイター] シャープ(6753.T: 株価, ニュース, レポート)は中国大手電気メーカーと提携し、液晶テレビ用パネルを現地生産する方向で調整に入った、と日経新聞21日付朝刊は報じた。シャープは同日、「当社から発表したものではない」とのコメントを発表している。
    シャープの20日終値は前営業日10円安の691円。
    Sharp声明,這不是公司所発表的消息

    這個消息,対於台湾的LCD廠商,真是個震撼的消息,即使只是傳言。
    1997年之後,日本LCD技術接連向外輸出給台湾,台湾今日才有兆元FPD産業。
    如果Sharp真的在中国設液晶生産線,“如果”帯動一波新的技術与生産線外移投資。似乎,対於台湾LCD産業与経済成長的衝撃,看来十分巨大。

    我們知道Sharp従去年12月重整液晶生産線,也知道在目前的需求惨淡之際,Sharp更因為強勢日元,出口雪上加霜。照目前旺旺時報的詮釋,Sharp六代線的資産閒置,因此,需要活化資産,到中国找春天。而陳泳丞的分析甚至出現Sharp与上広電的合作幾乎確定的字眼:
    而對上廣電來說,去年9月底本來已經要自己搞六代廠,但因為資金與技術都沒著落,因此又暫緩。這回之所以能跟夏普談到接近拍板的地步,多少有點時勢造英雄的味道。
    従英文的報導,我們知道目前的傳言提到両個方案,(一)Sharp売旧生産線,(二)SVA希望与Sharp合資。

    第一方案中,Sharp売旧生産線,対於産業的衝撃比較小,因為那只是産能的移轉,産業総産能不変。這方案跟台湾廠商早期的LCD産能需提撥一定比例給日本技術原廠的情形比較接近。対日方而言,可以把資源投注在更高階的産線与産品上,而同時能取得目前主流産品的産能。
    第二方案中,SVA希望与Sharp合資設第六代生産線,這個方案対産業的衝撃較大,因為総産能増加了。従SVA的角度,合資才能快速取得技術,並擁有実質的控制権。雖然,第一方案也可以獲得技術,如同台湾LCD廠商的成長模式,但是速度較慢。然而,SVA先前与NEC的合作称不上成功,SVA大可怪罪NEC出售的LCD技術不具競争力,但是,我認為SVA本身没有能力吸収技術才是関鍵(absorptive capability)。現在的SVA己経能力可以在SVA-Sharp合資上取得較佳的成果?SVA至今的表現,很難譲外界信服。

    我認為Sharp採第二方案的機会不大。就算採取第二方案,従以往Sharp与広輝的合資案経験,SVA成為第二個広輝的機会頗高。

    然而,無論是哪個方案,都符合中国想要扶植LCD産業的政策,中国政府都会給予巨大的優恵。台湾与韓国的政府不是没有能力提供等同的優恵,而是,目前台湾与韓国的LCD廠商並不需要六代生産線的技術。綜合以上的分析,我認為,中国廠商取得六代生産線的技術,改変不了目前的産業現況。

    我的看法是,Sharp若真的外移六代生産線,只不過明説了産業的“最低”競争門檻就是六代生産線。従競争的角度来看,其他廠商的做法応該是加速更高世代的生産線建置,降低成本,提升産品規格,並用旧生産線的効率,壓制落後建置新世代生産線的競争者。外移生産線,在目前看来,応該視為善用旧生産線,防守目的大於進攻,而不是提升未来競争力的做法。

    還有許多延伸的議題,等之後有空再談。

    2009年2月21日

    三神合體救中國面板業?

    對於中國面板廠的競爭力,之前在『哎啊!深天馬的TFT流星拳!』已經談過。
    節錄之前談過的內容:
    中國的五代廠若是著眼於龐大的內需市場、低廉的人工工資、較低的投資金額等因素,那都是不切實際的想像。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一種想像,有沒有能力能吃下內需市場不是靠民族情感,而是競爭實力,否則怎麼解釋中國目前倒了一片的民生用品與家電用品產業?低廉的人工工資也是一種想像,對照目前台灣面板產業所需的光電人才大缺貨的情況,中國目前就能夠供應量大質齊(非精)的光電人才嗎?這些人才的工資會比台灣低嗎(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也要搶這些人)?較低的投資金額當然也是一種想像,初期的較低投資金額並非意味未來的投資金額也較低,企業經營是看長期的,當然,如果廠商只是想說只蓋一座五代廠放在後花園驕其妻妾,那另當別論。
    目前中國三家面板廠,還真的各自蓋了一座五代廠驕其妻妾。現在中國政府想把這些廠商三神合體,組成龐大而沒有效率的低能自組織體,進入六代以上的生產線。

    在2005年時,中國政府想要透過進口物料與設備的關稅抵免,扶植面板產業,參見『TFT-LCD產業發展策略 台灣與中國大陸相互較勁』。中國政府為了把面板廠創造的大黑洞填起來,除了三神合體,中國國務院也要提高出口退稅。
    備受外界關注的「中國電子資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已於 日前獲得中國國務院通過,這是中國歷來扶植面板產業最具體的官方文件。該文件明定,在2009- 2011年間將全力扶植面板產業,並延伸性的要強化中國內陸彩色電視的轉型,而顯像管、玻殼等TFT LCD電視關鍵零組件的出口退稅比例也將提高至17%
    目前中國廠商還沒有六代以上的面板生產線,主要以五代線生產monitor面板。等中國搞定三家面板廠,扶植建立六代線,搞不好已經過了2011年了。 因此,預期這幾年,中國的出口退稅不會影響到電視面板市場,但是多少會影響到標準型的monitor市場。

    以monitor panel市場來說,出口退稅,可以彌補一些中國廠商目前的成本劣勢,然而,也就僅止於此。中國廠商的成本過高,無法提供好價錢,且產能太小,很難從客戶那拿到1年以上的長期合約,或是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面板廠商最期望能夠有長期訂單的支援,例如,2009年1月12日,LGD與Apple達成5年期的LCD面板供應合約。對供應方而言,長期合約能夠保障產能的去化、預收advance payment,對於營運穩定性有很大的幫助。 對買方而言,可以免去searching cost,確保貨源。當然,Transaction Cost Theory已經告訴我們訂定長約也不是沒有成本與風險的。然而,在LCD產業,長期的供過於求,pure LCD廠,相當歡迎長期的合作訂單。目前前五大的面板廠,各自有長期合作的出海口,可以消化monitor面板。

    中國面板廠現在很難接觸到first tier的國際客戶,他們主要供貨給monitor組裝廠,最大的面板出海口是TPV。TPV的面板來源很多樣,中國面板廠只不過是TPV客戶群中的一小塊。這顯示出中國面板廠開發客戶的空間真的很小。對他們的客戶而言,如TPV,他們的產能在產業旺季時,是拿來應急的,在產業淡季時,是可以最快丟掉的。

    提高出口退稅是救不了現在的中國面板業的。進入六代以上生產線,擴大產能,降低成本,中國面板廠才有較佳的條件賣面板,然而,這也只是讓中國面板廠死得比較慢一些。如果我是中國政府,我會放手讓中國面板廠倒,留個一家意思意思就好。畢竟中國政府點個頭,讓金融機構揹個幾百億的呆帳,比起台灣容易多了。

    話說回來,當初中國進入面板業,一個理由是中國的面板都來自進口,不利中國平面顯示產品輸出。但是,中國不是言必稱『中國台灣省的友達、奇美…』,啊都『中國台灣』了,把中國台灣的友達與奇美賣給中國的部份改列內銷值,問題不就解決了~中國政府真的不用蓋六代廠了。而且,我相信台灣政府一定不會反對的,馬政府的反應大概是『訝異,還要查證,但是樂觀其成』。

    07Q2~07Q3液晶監視器製造廠商市佔率──按出貨量計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引用自全球液晶監視器台廠代工比達74% 基地皆在中國』)

    面板廠主要LCD Monitor用面板客戶及前五大客戶市佔率──按出貨量計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引用自全球液晶監視器台廠代工比達74% 基地皆在中國』)

    2009年2月17日

    CRT的反壟斷調查仍在進行

    這是上星期的新聞了。
    華映的前CEO林鎮源因為操控1997年至2003年間的映像管價格而被起訴。
    ★美國司法部新聞稿:Former Executive Indicted for His Role in Two Cathode Ray Tube Price-Fixing Conspiracies

    大概提一下1997~1998年的情況。

    1997年時,LCD面板主要是用於NB,12吋面板是主流尺寸。這時候,LCD面板應用到monitor的趨勢已經開始形成。
    雖然LCD開始展露頭角,但是,這個時間點,CRT還是monitor的主流技術。
    CRT幾個巨頭,在1997年~1998年之間,就有明顯的合謀拉抬價格行為。
    我引用尤克熙的「1998年監視器映像管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分析」內文,說明那時的情況:
    自從1995年彩色映像管發生全面性的短缺之後,彩色映像管廠商在一片缺貨聲中積極投入生產線的擴充及設立新工廠,加上1996年的市場狀況不如預期,使得彩色映像管產業自1996年起相繼產生供過於求的情況,如此的情況使得彩色映像管產品價格持續探底,至1997年下半年低價電腦的盛行, 以及亞洲金融風暴的引爆,使得彩色映像管產品價格更是雪上加霜,一直延燒至1998年上半年,由於彩色映像管廠商為避免情況持續惡化,在相繼減產的狀況下,聯合將14吋與15吋彩色映像管的價格提高了10~15%不等但由於日本大部分的廠商早已完全放棄生產14吋與15吋的彩色映像管,因此受惠的廠商只有台灣與南韓兩國的廠商而已

    那時候的價格拉抬十分成功,但也擺明告訴美帝趕快啟動調查。

    這時期CRT價格大戰,造成廠商無利可圖,於是Mitsubishi、Samsung等日韓廠商轉進利潤較高的高階CRT(如短管、特麗霓虹等)的生產,及LCD市場。也因此,原本排名第三的華映接手Mistubishi、Samsung空出來的市場,成為新龍頭。成為市佔率第一也沒什麼好高興的,CRT價格還是很爛,華映1998、1999年都是大虧。
    直到1999年,華映的市場佔有率約25%,受惠於CRT的價格回穩,競爭者退出,彩色CRT成為獲利的主力,占獲利的95.96%。當然,好日子沒多久,華映後來的經營重心轉向LCD,獲利也隨LCD供需變化,大起大落。

    從2000年之後,華映將CRT事業全部移向中國。但是,當LCD供貨緊張時,在中國擁有龐大CRT產能的華映,還偶爾調漲映像管價格。因此,美帝說直到2003年華映仍控制CRT價格,這是很有可能的。

    林鎮源從1983年接華映CEO之後,歷經CRT流血大戰、LCD技術引進,到不在其位之時,LCD與CRT的價格控制訴訟接連而來。我們幾乎可以從他身上看到台灣顯示器產業的發展史。

    Former Chunghwa chief indicted for role in conspiracy
    AFP, WASHINGTON
    Thursday, Feb 12, 2009, Page 11

    A former electronics executive from Taiwan was charged on Tuesday with taking part in a global price-fixing conspiracy involving cathode ray tubes (CRTs), the US Justice Department said.

    A federal grand jury in San Francisco indicted former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中華映管)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Lin Cheng-yuan (林鎮源) for allegedly fixing prices of CRTs used in computer monitors and televisions, the department said.

    Lin, also known as CY Lin, was the first person charged in connection with an antitrust divisio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RT industry.

    He is already under indictment in connection with a price-fixing case invol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panels.

    Lin, another former executive at Chunghwa and an executive of South Korea’s LG Display Co Ltd were indicted a week ago for allegedly taking part in a global conspiracy to fix prices of LCD panels.

    In the latest indictment, the Justice Department accused Lin of “conspiring with others to suppress and eliminate competition by fixing prices, reducing output and allocating market shares” of color display tubes (CDTs) and color picture tubes (CPTs) between 1997 and 2003.

    CDTs and CPTs are both types of CRTs. CDTs are used in computer monitors while CPTs are used in color TVs.

    “This conspiracy harmed countless Americans who purchased computers and televisions using cathode ray tubes sold at fixed prices,” said Scott Hammond, acting assistant attorney general in the antitrust division.

    挖政府的牆,補自己的房,這才是硬道理

    中國政府:期待中國液晶廠商興奮活水噴出!
    華日央:不才願共襄盛舉。

    3液晶國企謀振興 鉅資就能使本土企業雄起?
    2009年02月17日 07:3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對於正處於資金短板中的液晶面板製造商而言,百億元規模的投資,猶如一針興奮劑。”

    “據悉,目前第7.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投資在30億美元,組建第8代則需要40億美元。“可以肯定的是,諸如京東方、上廣電和龍騰三家國有企業將優先享受振興計劃中的政府資金扶持。目前這3條液晶螢幕生產線的投資總額在百億美元上下。”一位相關行業協會負責人昨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生產線建設將採取企業和政府各掏一部分資金的方式展開。”

    “他們(國產面板商)是‘無底洞’!國家投入鉅資,也難有起色。”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還指出,京東方、上廣電以及龍騰作為國有企業,其僵化的管理體制也成為制約發展的內因。“解決這類問題,並非注資所能及。””

    2009年2月16日

    中華映管擁抱中國,剛好而已

    既然名叫中華映管,一心登陸中國也是剛好而已。
    華映的想法大概是在台灣已經沒有搞頭了,但是拿台灣的技術與經驗到中國,應頗受歡迎。
    借力中國,是華映翻身的機會。

    基本上,我是看衰的。
    華映從投入LCD產業以來,家族內鬥,管理階層動盪,策略搖擺不定,衰敗至今天的境地。
    一家沒有管理能力與策略眼光的企業,老想搭別人的順風車成長,註定是成為他人利益分贓的肉靶。
    大陸中國媒體:華映借殼為登陸建六代廠

    華映入股而在2月14日復牌的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SST閩東,16日演出復牌以來第九根漲停板。
    中國證券報16日報導,華映借殼SST閩東隱藏著華映在大陸中國做大液晶面板產業的夢想。
    報導稱,華映有意在大陸中國建六代廠或更高世代的面板生產線。透過入主SST閩東,不僅可在大陸中國獲得上市融資平台,更有機會從大陸中國提供台資企業總額高達人民幣1,300億元貸款中分得一杯羹,以支應高達人民幣百億元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
    【2009/02/16 經濟日報】

    原始報導在此,可以看看中國媒體怎麼看不起華映的作為:
    华映业绩承诺能否兑现
    华映借壳背后的货款图谋

    2009年2月15日

    關注Pioneer的PDP專利去向

    大家都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了:『先鋒宣佈退出電視顯示器領域 將裁員1萬人』
    ★官方宣佈:Pioneer Announces Restructuring Measures (PDF 112KB)

    在這個宣佈背後,我比較好奇的是,Pioneer要怎麼處理PDP的專利?或者,更廣一點說,Pioneer的技術、人才、與設備何去何從?
    Pioneer的官方聲明提供,未來將專注到"sound",而不是"display",因此,對於Pioneer而言,現有Plasma的技術、人才、與設備並不具備價值。

    單看技術指標,
    我用最粗的方式,用Google Patents查了一下Pioneer的Plasma專利,關鍵字是「Plasma display」,Assignee是「Pioneer」,共有156個專利。
    若放寬條件,包含application,關鍵字只鍵入plasma,可以查到276個。(相同的條件下,Plasma三強的專利個數:Samsung有556個;Mastsushita有542個;LG有548個)

    以專利的“量”,Pioneer的專利數不如三強,但不代表Pioneer的專利不值錢、不重要。要看他的專利品質,如分析引用數、引用關係圖、Claim等。可惜的是,我手上的分析軟體都過期了,沒辦法做更細緻的分析。雖然網路上可以找到Patent Tools這類網站,可以提供專利的分析,但畢竟不適合大量資料的研究。
    等之後拿到別的分析軟體時,再來分享分析的心得。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已經發生的專利訴訟看出一些Pioneer的專利品質。
    例如,2008年底時,Pioneer wins plasma patent case over Samsung, awarded $59.3 million。
    所涉及到的專利是這兩個:
    • U.S. Patent No. 5182489: Plasma display having increased brightness
    • U.S. Patent No. 5640068: Surface discharge plasma display
    其中,專利號5182489是NEC的專利,1993年的老專利。Pioneer在2004年時,吃下NEC的Plasma事業部,取得NEC名下所有的Plasma技術專利。NEC可是早期日本平面顯示技術的豪門,Plasma與LCD都玩很大,聲勢如日中天。Pioneer藉此次的合併,除了擴大產能,也拿到許多品質優良的專利。

    專利號 5182489的向前引證關係:


    向後引證的關係,一大串,自行點小圖見大圖:


    有65個向後引證。

    另一個專利,5640068,是1997年Pioneer本家的專利,向前引證:
    5640068: backward citation

    沒有前一個那麼威,但是向後引證也有46個。
    5640068: Forward citation

    這場專利勝利,無疑顯示Pioneer在Plasma技術上的強勢地位。畢竟Pioneer曾吃下日本Plasma技術的元老NEC。
    因此, 從非常有限的資料中,我們大概猜測Pioneer有一些不錯的專利與生產經驗。

    然而,有專利技術,沒有產能與行銷能力,終究愈難在餅愈來愈小的Plasma市場上裡生存。
    (根據2008年的統計,Pioneer的市佔率僅約6%,前三強的市佔率都在15%以上,CR3為74%。)

    或許Pioneer可能像IBM Japan最終將相關的專利包裝後賣掉(友達買到超值全餐?友達取得IBM面板相關專利)。
    誰會買?或許是先前賣Plasma面板給Pioneer的Matsushita會買下,以保持其市場的領先原先地位。

    2009年2月12日

    家電下鄉,面板歡呼?

    當台灣媒體告訴你中國的家電下鄉,將提升台灣面板業的營收時,心裡要自然而然的浮現:『一定有鬼』這句話,而不是傻傻地進場買面板股。
    中國媒體本身對於這項政策的批評很多,但是我幾乎沒看到台灣媒體引用(目前的世道,我不期待現在的媒體動腦批評經濟政策)。
    農村人口沒有足夠的消費力,不單單只是電器的購買,還包含電費支付、維修支出:
    但是也有农民揍眉,说高兴补起来。一是即使优惠也没有钱买,二是即使买得起也用不起,三是怕上当受骗,四是暂时不需要。这话怎说呢?农民有教训,电 视机买回来,结果收不到台,地方台转播即有线电视要收费,一年一两百块,加上电费和维修费等乃是不小开支,特别坏了还找不到维修点,必须抬到城里去修,开 机费就是50,还有零件费,经常是敲竹杠乱收费。更是农民买到的往往是几手货,处理品,经常坏,甚至爆炸,厂家欺负农民兄弟。
    有的农村实在穷,还在烧柴火,不需要电饭锅;还在点煤油灯,根本没有电,谈不上用家电;还在池塘洗衣,还不需要洗衣机,再说也没有值钱的衣服洗;有的甚至连像样的保暖的被子也没有,更买不起空调或取暖器……
    家电下乡自然对电子行业是一个解困的重要措施,对部分农民也的确是优惠实惠,但是要农民来承担家电危机重担,就必须给农民更大的优惠,而且配套措施必须跟上,比如有线电视能否不收费,家电厂家的售后服务更周到一些等等。总之不要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把惠农变成了坑农!
    ~摘自『家电下乡是惠农还是坑农?

    令我们深思的是曾晓安的一句话,在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形势下,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家电下乡”,激活农村消费,可扩大内需。既然知道农民增收困难,财政补贴 应该补在农民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医疗、比如教育;既然知道农民增收困难,怎么还用“家电下乡”来引诱农民购买。农村的消费是激活了,内需也扩大了,有些领 导的政绩也凸现了,可后续工作呢?如果要补贴的话,无妨连农村的电价也补贴了。如果电价下降了,相信会激发起更多 农民购买家电的兴趣。
    ~摘自『缺乏农民利益视角的“家电下乡”能走多远

    家電下鄉實際是補貼企業,這一點才是這個政策的核心。
    这么说来,“家电下乡”最大的受惠者应当是家电生产企业,是为“惠商”,或“补贴企业”。这个账并不难算:家电不像喇叭裤,在农村可谓高档消费品,要想让农民产生购买的兴趣,限价与补贴是行之有效的。产品价格的13%名义上是补贴农民,但实质是补贴企业的,这不但是对企业限价的回报,也是激发农民消费的有效办法——毕竟,将13%补到产品与发给农民,虽结果相同,但意义不可同日可语。
    当然,家电企业得到实惠的同时,农民的确获得了购买便宜家电的机会。如果非得说“家电下乡”政策具有惠农含义的话,我认为最终不过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得到了实惠,是为“补贴富农”。穷人没有购买力,理所当然地无法享受13%的补贴,即使为了享受这一补贴而不顾及家庭收入,奢侈消费一把,其后果将不仅与 “支农”与“惠农”相距甚远,甚至一不小心而衍变为“坑农”——昂贵的电费、手机话费将成为农民新的负担。毕竟,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消费者都能通过看电视、打手机而找到致富之路。
    ~摘自『“家电下乡”惠农还是惠商 这是个问题

    管他是不是補貼中國企業,對於台灣面板廠若真的有幫助,那我們也樂得接受。
    看看最新公佈的補貼產品清單,到中國官方網站就能看到(here)。

    疑…
    揉眼…

    看來看去,好像都是CRT電視耶…

    中國政府是很Nice的,這中間一定有什麼誤會。
    人家報紙都寫:『友達、奇美電年前與大陸九家彩電商簽下約22億美元的合作意向書,「家電下鄉」使康佳、海信、TCL家電業者向友達、奇美電採購數量將超過1,200萬片,奇美電在22吋、26吋的液晶電視面板上更是「全包」。 』

    懶得一台一台查是LCD或是CRT嗎?放心,證券研究單位都幫你調查好了,康和證券的報告是這樣寫的:
    在彩色電視機一項中,目前共有11家公司,176項產品入選,全部的產品單價均在2000人民幣以下,以符合規定。這11家公司全部是中國大陸本土家電品牌,這點和其他產品入選名單中皆有國際品牌產品不同。而在176項彩色電視機產品中,屬於lcd tv的產品總共僅有33項,比重不到19%,且全部都是26吋以下的小尺寸tv。

    …在考量農村以及三、四級城市居民的購買力後,即使近來因為面板價格大跌,而使得lcd tv的價格也大幅滑落,但是相對傳統crt電視來說價格仍然相對偏高。因此在2000元人民幣價格已經可以購買29吋主流尺寸的crt電視(面積僅略小於 32吋lcd tv之下,家電廠商仍然以crt電視為主打產品就不足為奇了
    看了以上的資料,家電下鄉對台灣面板業的幫助,結論還不夠清楚嗎?

    2009年2月5日

    Antitrust起訴一波接一波

    最新的發展是:
    華映前總經理林鎮源與一位高階主管,和南韓LG Display前副總Duk-mo Koo涉嫌參與操控全球LCD面板的價格;司法部指出,舊金山一大陪審團指控3人,自2001年9月至2006年12月操控面板價格,如果罪名成立,恐將 面臨10年刑期和100萬美元罰金。(source:中時科技 『操控面板價格案 美司法部再控告華映2名主管

    當然,老美強硬的發言是不可少的:
    “Today’s charges should make clear that there are no safe havens for international cartels that violate the U.S. antitrust laws."
    看到了嗎?這才是美帝實力啊!惹到美帝,他們不只能用炸彈轟得你六神無主,也能用司法把你抓到美國受審吃牢飯。
    這一波的起訴,跟上次不盡相同,刑期重了很多!不幸的話,有人可能會被判10年。
    而這次的起訴原由比上一波起訴寫得更加明確詳盡。
    • Attending meetings and engaging in convers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in Taiwan,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discuss the prices of TFT-LCD panels;
    • Agreeing during those meetings, convers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to charge prices of TFT-LCD panels at certain levels;
    • Attending regular group meeting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rystal meetings,” in hotel rooms in Taiwan and agreeing during those meetings to charge prices for standard-sized TFT-LCD panels at certain target levels;
    • Exchanging TFT-LCD shipping, production, supply, demand and pricing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implementing, monitoring and enforcing adherence to the agreed-upon prices;
    • Authorizing, ordering and consenting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subordinate employees in the conspiracy;
    • Issuing price quot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greements reached;
    • Accepting payment for the supply of TFT-LCD panels sold at collusive, noncompetitive prices to custo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lsewhere; and

    • Taking steps to conceal the conspiracy and conspiratorial contacts through various means.
    在美國開始啟動司法調查後,各公司主管參與大型conference時,都已經儘量避開談論面板價格走勢。DisplaySearch以前還有辦過面板廠商高階主管會議,現在根本連辦都不敢辦。

    2年前,為了研究,我曾經到政府單位要廠商共同參與會議的清單,那時政府單位已經很明白的告訴我,任何的廠商會議參加清單都很敏感,不能給我,因為美國開始大規模司法調查了。連最不敏感的台灣面板廠商參與環境保護改善的會議資料都不可得,就可知道美帝調查的深入與廣度。
    總之,美帝的怒火一起,可不是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