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你亂問,我亂答

經濟日報日本新力與夏普在政府一聲令下,攜手合蓋面板廠,台灣LCD產業整合談了很多年,政府都使不上力,原因為何?

陳瑞聰:哈哈,如果簡單用一句話形容,「台灣是打不死的蟑螂」,日本可能因為社會與各方面的成本都很高,不整合就沒有活路。

有人看得懂上面這段問答在講什麼嗎?對話內容出自3月31日經濟日報的這篇報導:陳瑞聰:面板漲半年 才能賺錢

根本是亂問亂答啊!
Sony與Sharp的合資案,是因為日本政府一聲令下要他們合作!?經濟日報的記者們要不要到日本問Sony中缽良治或是Sharp片山幹雄「日本政府介入」這個八卦啊?如果真有日本政府介入這件事,那麼台灣經濟部與工業局有前例可循,更可以卯起來促成AUO與CMO共同合資蓋廠啊!AUO + CMO將是全球最大的專業面板供應商耶,這下不只燕子們都不跑走了,而且鴨子們在水面上一定超有感覺。促請經濟日報立刻完成一篇「日本政府能,為何台灣不能?政府應強制台灣面板廠合資建廠」,連三天放在頭版痛陳政府無能。

陳瑞聰更妙,還真的回答了。這代表陳瑞聰真的相信日本政府促成Sharp-Sony合資案?
陳瑞聰更回答了「台灣是打不死的蟑螂」。老實說,被打得半死、活得半殘也沒什麼好得意的啊!!

拜託這種亂問亂答的東西,就別放在新聞中了,好唄?

文末,附上日經BP記錄Sharp-Sony合資案的記者會問答:

2009年3月29日

Toshiba:昨日與今日

今日的Toshiba LCD事業
Toshiba將吃下Panasonic所有在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TMD)的持股。從2007年之後,Toshiba知道Matsushita已經對TMD沒有愛了…。





目前,Toshiba的大面板向Sharp拿,小面板自產自足。Toshiba在中小尺寸市場的佔有率一直是屬一屬二。


分散各地的生產線:

昨日的Toshiba:
Toshiba LCD事業的“情史“,不輸Philips(參見:Philips:昨日與今日)。

先從Toshiba與IBM Japan合資開始看:





1989年,Toshiba與IBM Japan成立了Display Technologies Inc. (DTI)。

1993年至1996年之間,Toshiba投資在LCD事業的金額,僅次於Sharp(參見NEC LCD:昨日與今日)。LCD這個市場銷售成長快,但是卻很難有穩定的獲利。從1997年Toshiba的年報可以看到1993~1997年的LCD事業營收的快速成長,以及Q&A中Toshiba投資人對於獲利的擔憂:


1998年,Toshiba移轉第三代LCD生產線技術給HannStar。自Toshiba退休的藍原崇夫,擔任彩晶的首任CEO。

1999年6月,Canon向Nano-Proprietary取得SED的技術授權,找了Toshiba成立SED技術的合資公司SED Inc.,準備生產SED TV。SED的色彩表現與反應時間均優於AM-LCD,整體性能與CRT相去不遠,而且可以做得跟LCD一樣薄。

2000年,Toshiba與IBM Japan兩者的面板事業發展策略出現歧異。Toshiba想要往利潤較佳、投資較少的中小尺寸發展,IBM Japan想要持續大尺寸的PC面板投資。

2001年,Toshiba與IBM Japan,終止合作關係。Toshiba帶著自己在DTI的LCD家當 –– 第二代生產線(360mm x 465mm),以及自有的LTPS生產線,與Matsushita合資成立以LTPS、小尺寸面板為主的新公司。
【DTI番外篇】 2001年,CMO取代了Toshiba,成為IBM Japan新的合資對象,新成立International Display Technology(IDTech)。IBM Japan逐漸退出後,CMO取得IDTech控制權。隨著CMO產能的擴大,IDTech的第三代生產線(550mm x 650mm)產能對CMO的貢獻不如以往,CMO在2005年把IDTech持股賣給Sony,但CMO並沒有出售自IDTech取得的專利。在Sony方面,希望籍IDTech的LTPS技術,結合Sony與Toyata的合資公司STLCD自有的LTPS技術,擴大中小尺寸(手機、車用)的市場佔有率。
2002年4月1日(真奇怪,怎麼日本人這麼喜歡選這個日子成立合資公司?),Toshiba與Matsushita正式成立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TMD,他媽的),以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為主。該年9月,Toshia與Matsushita也合併兩者逐漸萎縮的CRT業務,成立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MTPD)。
【MTPD番外篇】2005年,MTPD收掉歐洲與北美的業務。2007年,Matsushita買下Toshiba的股權,100%持有的子公司。
TMD成立後,Toshiba的LCD事業從2003年財年到2008年財年,累計賠了26.3B Yen(2009/3可能虧損30B Yen)。LCD這類產業,只要出現某一年的大虧損 ,就會吃掉數年的累積獲利。小尺寸面板的利潤雖然比較好,但是,隨著大型面板廠商把舊線也拿來切小尺寸面板後,也是紅海一片。



2004年,Nano-Proprietary在美國控告Canon不當使用1999年所授權的SED專利。Nano-Proprietary認為當初只有授權給Canon,授權對象不包括Toshiba。

2004年8月,Hitachi Display、Toshiba、Matsushita合組IPS-Alph公司,籌建第六代生產線(1500mm x 1850mm),生產IPS廣視角技術電視面板。Hitachi Display佔50%的IPS-Alpha股權,Matsushita佔30%,Toshiba佔15%。

2007年,Canon 1月買下Toshiba在SED公司的股份。2月,Canon輸掉SED官司,得一次支付USD$ 5.6M給Nano-Proprietary。Toshiba陪Canon做了8年的虛幻SED大夢。

2007年,Matsushita強化與Hitachi的合作(Hitachi:昨日與今日),Toshiba則逐漸退出IPS-Alpha,改與Sharp合作。Sharp提供Toshiba LCD TV面板,Toshiba則提供Sharp LCD TV的SoC方案。

小結前面混亂的關係。

  • Toshiba + IBM:1989~2001。
  • Canon + Toshiba:1999~2007。
  • Toshiba + Matsushita:2002~2007。
  • Hitachi + Matsushita + Toshiba:2004~2007。
  • Toshiba + Sharp:2007~Now

2009年3月26日

八卦:Sony ♡ LG Display, again?

根據Korea Times的報導,Sony可能向LG Display採購面板:


自2004年Sony與Samsung合資成立S-LCD之後,就切斷與LG Philips Display的交易關係。

2008年,Sony近60%的TV面板來自S-LCD,30%來自AUO,不到10%來自CMO,剩下來自Sharp。等Sharp-Sony合資的Sharp Display Products(SDP)開始量產,Sony可能70%~80%的TV面板平均由S-LCD與SDP供應。

在SDP成為Sony主要的TV面板供貨來源之前,Sony拿LG的面板,也是合理的。因為,在2009年這個歹年冬,Sony已經慘賠的TV事業,只會更慘,有必要找外頭拿更便宜的面板。LG若成為Sony另一個TV面板供貨來源,Sony就可以用LG的報價要求AUO、CMO拿出有“競爭力”的報價。等SDP開始量產了,對於目前身為Sony第二大TV面板供貨來源的AUO而言,Sony外購TV面板比例可能不到30%,還得和LG搶Sony生意,壓力不小啊。

對Sony來說,未來將擁有不同特色的TV面板:Sharp的ASV、Samsung的S-PVA、LG的IPS、AUO的AMVA。重視面板來源的消費者們,來瞧瞧,不同特色的面板,Sony通通有,更重要的是,您家電視上面打的還是bling bling的Bravia啦!

Samsung用羊咩咩宣傳LED TV

Samsung今年在全球主要市場主打LED TV,這也是今年台灣LCD廠能否興奮活水大噴出的G引爆點。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Samsung會怎麼賣LED TV。

於是,我們看到Samsung贊助BAAA-Studs用一堆LED燈泡所製作的“羊”藝術表演,用來宣傳Samsung LED TV。
坦白說,我看了影片之後,只是笑得很開心。如同Nick Gonzalez所說的,這跟Samsung LED TV有啥關聯啊?各位鄉民,你們會因為這支影片而對Samsung LED TV有特別的印象嗎?


2009年3月24日

Sharp將在愚人節(誤)成立與Sony JV的子公司。

Sharp-Sony合資案,現在有更新的訊息了。
Sharp將在4/1成立新的子公司,Sharp Display Products Corp,Sony將加入。新公司的成立資本額為Yen 100 M,Sharp將持有66%股權,Sony持有其餘34%。

Sharp to Set Up LCD Unit
Osaka, March 24 (Jiji Press)--Sharp Corp. said Tuesday it will establish a subsidiary on April 1 to prepare for joint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with Sony Corp. .
Sony plans to join in the subsidiary, Sharp Display Products Corp., now capitalized at 100 million yen, at a later date.
Initially, Sharp and Sony planned to establish an LCD joint venture in April 2009. But they postponed it until March 2010 to cope with falling demand.
The two companies agreed in February last year to set up the joint venture by spinning off a plant that Sharp is building in Sakai, Osaka Prefecture, western Japan.

日韓面板專利訴訟世界經典大賽:Samsung 2:1 領先 Sharp

Sharp在2007年8月開啟戰火,在美國、韓國控告Samsung與子公司侵犯Sharp專利。Samsung之後展開全面反擊。詳過程與涉及的專利,請參閱STPI的報告


Nikkei BP報導,2009/1/26 ITC認定Sharp侵犯Samsung兩個專利,並要求不得進口使用侵權技術生產的產品。Samsung 1:0領先Sharp:
an 26, 2009, th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 supported Samsung's claim that Sharp infringed on two of Samsung's patents. The ITC issued a tentative ruling that orders Sharp to stop importing and selling its LCD-related components for LCD TVs, notebook PCs and mobile phones as well as such end products in the US. Six ITC members will start investigating the tentative ruling from now.
Sharp在2009/1/30東京的官司打贏Samsung。Samsung被認定侵犯Sharp的No. 3872798專利。Sharp追成1:1平手。
Sharp claimed that the LCD module included in the Samsung Electronics' 40-inch LCD TV and the 19- and 30-inch LCD monitors infringe on three of Sharp's patents (No. 3872798, 3901721 and 3744714) related to technologies to realize wide viewing angles, enhance response speeds, etc. The court ruled that Samsung infringed on patent No. 3872798.
2009年3月20日,Samsung宣稱在東京的專利訴訟獲勝。以下是WSJ Asia(2009/03/23)的報導:
Samsung Electronics Co. said it has won a liquid-crystal-display patent dispute against Sharp Corp. in Japan. A Tokyo court upheld a Samsung Electronics' countersuit filed last June that claimed that Sharp LCD TV-set products infringed on Samsung's patents, a Samsung spokeswoman said Friday. Sharp had sued Samsung in late 2007, alleging that the South Korean electronics maker infringed Sharp's patents. A Sharp spokeswoman declined to comment. Patent-infringement lawsuits are common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flat-panel display industry.
根據Nikkei BP的報導,Samsung要求Sharp的LC-32D10 LCD TV不得生產,且必需銷毀庫存品。Samsung再次超前,2:1領先Sharp。
Samsung filed this lawsuit in June 2008, claiming that Sharp infringed on Samsung's patents. The Tokyo District Court found Sharp's LCD TV module to have infringed on Samsung's Japanese patent 3,625,598 on "a LCD modu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ordered Sharp to halt its production, marketing, import and export of its "LC-32D10" LCD TV, which uses the module in question, as well as to dispose of the inventory of the TV.
LC-32D10是Sharp 2008年的日本國內熱銷機種,佔總體LCD TV銷售比例的2.4%,在32吋級別的佔有率為7.3%:




附帶一個有趣的資料。我用Factiva資料庫,查詢該資料庫所收錄的所有LCD相關的專利訴訟新聞。我沒有排除重覆的新聞(來自不同的新聞機構),新聞報導篇數的變化趨勢如下圖:


2007年為最高峰,達137篇。2004年有96篇。請注意,篇數≠訴訟數,這些篇數代表媒體對於LCD產業專利訴訟的關注程度。我大概粗估一下,從2001~2008年,LCD產業專利訴訟每年平均有四件。
2007年的報導篇數這麼多,約有80%報導都是Samsung vs. Sharp的一連串訴訟案。2004年的主要訴訟案報導,約70%報導與Honeywell控告眾面板製造廠商侵權有關。

LCD產業多數的訴訟與Sharp、Samsung、LG有關:


若以LED專利訴訟案為搜尋對象,從1995年至2008年共有112篇,變化趨勢是:


2005年有28篇報導關於LED專利訴訟案,2004年則有23篇相關報導。
LED產業的訴訟絕大多數與Nichia有關:

2009年3月22日

智慧手機的觸控面板:How it works?

一個國家的科研強盛與否,從科普書刊與線上資訊的普及程度就可以看出來。歐美科普類刊物與網站有一大票,圖片精緻,文字精要,引用文獻完整。如果你想要快速了解OLED、觸控螢幕等資訊,查中文的資料,多數時候,你只會找很醜的示意圖,看不懂的翻譯,以及東拼西湊的內容。在此,我真誠地建議商管學院的青年學子們,花點時間好好地讀國外的科普資料,並且連結你所學過的產業與經濟分析理論,你才能清楚認識產業的技術與經濟內涵。


在「OLED Panel: How it works?」一文中,Popular Science與HowStuffWorks的圖文很簡明地說明OLED的工作原理。這次,我找了SciAm.com的Smart Phones: Touch Screens Redefine the Market,將其介紹智慧手機拆解的圖文內容貼到Google投影片。在第三張投影片,說明的各部零件名稱,與運作方式。要了解更多的觸控螢幕與技術,可以看Answers.com的「touchscreen」條目,它已涵蓋Wikipedia與其他百科全書資料,



近年觸控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兩個明星商品功不可沒。一個是Nintendo的NDS,這個產品告訴大家,原來觸控技術要這樣賣才有搞頭啊!耶,角落的Wacom不要哭了,行內的人都知道你家的觸控感應技術很先進滴…。另一個明星商品則是Apple的多重觸控iPhone。邪惡Apple最近幹的好事,請參考先前的「觸控面板市場與專利:初期資料收集」一文。

這兩個明星商品告訴我們一件事:掌握核心技術當然重要,但是不懂得怎麼“賣”技術,你引以為豪的核心技術永遠只是錢坑。

以下是用來婊人的,有興趣者,請反白閱讀。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學家們可以大量出版寫給一般民眾看的經濟學書籍,我們知道這個國家一般國民擁有較高的理性思考能力。

當一個國家的科學家們可以大量出版寫給一般民眾看的科普書籍,我們知道這個國家一般國民擁有較高的創造思考能力。

當一個國家的前校長可以不斷在該國知名報刊投稿“掌握核心競爭力”、“讀世界百大經典文學才有國際觀“的空話,我們知道這個國家一般國民擁有的是大量文字垃圾。

2009年3月20日

讓我們看看中國反壟斷法會怎麼玩

中國首宗否決外國企業收購中國本地企業的反壟斷判決
中國商務部昨(18)日宣布禁止可口可樂併購中國最大純果汁生產商匯源果汁,理由是此併購案可能讓可口可樂壓縮中國其他果汁生產商生存空間,不利市場競爭。此案是中國去年8月實施反壟斷法以來,首宗遭否決的收購案。
所有的外商都想要知道詳細的理由是什麼,因為這會關係廠商在中國市場的經營風險。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希望商務部能在近期予以公佈該次審查結果的細節和禁止此項收購的具體原因
我想最終大家所得到的答案,還是簡單的市場佔有率相加減計算,以及想當然爾的推論。
這是新浪科技去年的報導,反映外商對於中國有無能力執法的疑惑:



面對歐美企業那群熟悉反壟斷遊戲規則的經濟學家與律師,現階段中國政府與廠商還沒有陪玩的實力。因此,民族情感、政治考量會主導訴訟進行與結果。不過,過個5年、7年後,情況可能會很不同。中國實施反壟斷法,對經濟學系與法律系師生而言,等同新的就業市場。任何人上網看一下美國司法部的罰款大戶清單,都知道反壟斷官司是門好生意。好生意會吸引人才加入。我們等著看中國未來在反壟斷經濟分析與法律訴訟的進步會到什麼地步。

台灣企業最好有心理準備,總有一天中國企業拿反壟斷法告你妨礙競爭。不要相信兩岸一家親這種鬼話,利字當頭,親家也是會變王八。尤其是在中國內銷市場有一定份量、關鍵零組件這兩類廠商,得特別注意被告。歐美日大型廠商,反壟斷攻防的經驗豐富,短期內,中國政府與廠商要佔上風的機會不大。相較之下,台灣廠商看起來可口多了。

2009年3月18日

TFT-LCD驅動技術在中國專利申請數急劇增加

以下是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的黃楨所寫的報告,分析TFT-LCD驅動電路相關的中國專利(PDF版):




進行專利分析時,IPC分類的選擇會影響最後結果。像黃楨只研究驅動電路的部份,採用的IPC分類就會比較細。

如果要廣泛地分析LCD廠商專利佈局與產業的演化,則可以參考大西宏一郎提供的IPC分類表:

資料來源:大西 宏一郎,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産業における知識スピルオーバーと研究開発生産性, 2006

OLED Panel: How it works?

Popular Science最近刊出一份精緻的OLED面板運作圖組,請點小圖見大圖(資料來源:Popular Science Special Issue - How It Works, P70-71)。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OLED structure的圖解,但這組圖實在很炫,所以特別挑出來讓大家看看。HTML版本在此: The Thinnest, Most Colorful TV Yet。


左邊的圖解炫歸炫,但是如果要比較清楚了解OLED發光原理,建議看HowStuffWorks提供的文字與圖解(點小圖見大圖)。

  1. The battery or power supply of the device containing the OLED applies a voltage across the OLED.
  2. An electrical current flows from the cathode to the anode through the organic layers (an electrical current is a flow of electrons).

    • The cathode gives electrons to the emissive layer of organic molecules.
    • The anode removes electrons from the conductive layer of organic molecules. (This is the equivalent to giving electron holes to the conductive layer.)
  3.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emissive and the conductive layers, electrons find electron holes.

    • When an electron finds an electron hole, the electron fills the hole (it falls into an energy level of the atom that's missing an electron).
    • When this happens, the electron gives up energy in the form of a photon of light (see How Light Works).
  4. The OLED emits light.
  5. The color of the light depends on the type of organic molecule in the emissive layer. Manufacturers place several types of organic films on the same OLED to make color displays.
  6. The intensity or brightness of the light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electrical current applied: the more current, the brighter the light.
上面的大意就是,從陰極出發的帶負電電子到了有機材料區的發射層,而陽極釋放帶正電電洞(失去電子的原子)由有機材料區的傳導層出發。在發射層與傳導層的邊界,電子遇到電洞,產生了光子。

白話文是,來自黑暗料理界的電子先生,遇到心靈空虛的光明料理界電洞小姐,生下光子的故事。

我沒有技術背景,所以上面的敘述有錯,煩請大德們指正。

目前OLED面板離真正商業化量產還有很長一段路。
看看Sony XEL-1這台大出風頭的11吋OLED TV,售價是USD$2,499

2009年3月17日

Hitachi:昨日與今日

今日的Hitachi:

東京時間 3月16日,Hitachi將Automotive Systems與Consumer Business Group從母公司切出去。以下是Hitachi正式的新聞稿,我僅節錄Consumer Business Group部份的聲明:




我看到目前不少報導都將此次分割案與不久前的Hitachi Display價格操控案(見Hitachi Display 捕獲!)掛勾在一起(例如:日立操纵LCD价格,被罚之后于7月停产)。實際上,將來負責“銷售與生產LCD TV整機“的Consumer Business Group新公司,與生產LCD面板的Hitachi Display,是兩家獨立的子公司。Hitachi Display操控LCD面板價格被罰,跟Hitachi把Consumer Business Group切出來是兩碼子事。

先看一下Hitachi 2008年的事業部結構(點擊看大圖)(資料來源:Hitachi Annual Report 2008):

很明顯可以看到Hitachi Display歸屬於Electronic Devices事業部,Digital Media & Consumer Products則是另一個事業部。

再看Hitachi的Electronic Devices與Digital Media & Consumer Products兩個部門在2008年的績效表現: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到Hitachi的Digital Media & Consumer Products淒慘的績效。

在目前Hitachi的新聞稿中,我們可以看到三件事:
  1. Consumer Business Group的完全廢渣化:新公司的行銷策略由Hitachi另一家子公司Hitachi Consumer Marketing負責。也就是說,新公司沒有營運策略的主導權。

  2. plasma被趕出家門:Hitachi的plasma生產事業在2007會計年結算時,虧得很慘。因此,Hitachi在2008年9月宣佈從Panasonic(Matsushita)購買plasma基板玻璃,那時已經被外界認為Hitachi大概準備放棄plasma。隨著這家子公司的成立,與Panasonic(Matsushita)在plasma的合作應該會加強,Hitachi子公司的plasma生產與技術研究規模應該會逐步縮減。

  3. Hitachi陸續將顯示技術事業部切割後,聚焦在重工機械核心事業。這也告訴大家,原來Hitachi還真的不會賣消費性電子商品

昨日的Hitachi
Hitachi在plasma的影響力不如LCD。這邊很快的提一下。

Hitachi在1998年7月與Fujitsu簽屬plasma共同研發及量產化的相關共同開發計畫。之後,Hitachi在1999年4月接手Fujitsu的plasma研發、製造及行銷部門,成立Fujitsu-Hitachi Plasma-Display (FHP),資本額200億日圓(兩家各佔50%),由新公司以80億日圓買下Fujitsu的宮崎事業所作為生產據點,其中研發設計人員為320名(80%來自Fujitsu)。由此可知,Hitachi的plasma技術並不深厚,還是得依賴Fujitsu的技術與人才。

到了2005年,Fujitsu決定從虧損連連的plasma抽腿,把30.1%股權賣給Hitachi。股權轉讓後,Hitachi擁有80.1%的股份。接手Fujitsu的plasma,只是讓Hitachi陷入更深的坑。後來的事情,就如同今日的Hitachi所描述的了。

然而,Hitachi在LCD產業的地位可就不同了。關於Hitachi Display前世與今生,從1995年到2006年的發展可參見下圖:

Hitachi在1990s前期砸錢玩LCD砸得很兇的,可以參考「NEC LCD:昨日與今日」該篇的數字。Hitachi長久在LCD專利的累積也相當可觀,可以參考「友達買到超值全餐?」一文所附的資訊。Hitachi在LCD技術的技術實力,是現在他可以賣老本的憑侍。
然而,1997年的LCD價格劇跌除導致Hitachi LCD投資大虧損,元氣大傷之下,只好大幅縮減1998年度的設備投資金額。之後,Hitachi無心也無力自個兒玩產能大賽。

Hitachi在2002年停止生產CRT,並把LCD生產單位切出去成立子公司。這時的Hitachi Display主要業務鎖定在高附加價值的中小型面板。當時Hitachi的新聞稿,



Hitachi一直以來與IPS廣視角技術畫上等號。Hitachi Display網站有列出本家IPS技術發展的重要階段,目前主推IPS-Pro:

然而,IPS技術並不如另一主流廣視角技術VA受到歡迎。Hitachi根據DisplaySearch在2008年發表關於面板按不同廣視角技術出貨及預測報告的資料,從2006~2012年不同廣視角技術LCD TV面板出貨面積比重可以看到,IPS技術大概維持在3成的市佔率。而LGD則是IPS面板主要供應商,2008年第二季面積市佔率高達82%,IPS Alpha以18%市佔率排名第二。
Hitachi IPS原先是廣視角技術的領先者,但最終在廣視角技術市場的競爭敗下陣。甚至,單在IPS技術應用領域也落後LG。Hitachi授權他廠使用IPS技術態度比較保守、本身產能不夠大到可以有效推廣IPS技術都可能是原因。甚至,Hitachi在行銷技巧上也是可能的原因。例如,LG在IPS技術推廣活動中,把硬屏當成一個宣傳重點(Google“IPS硬屏”)。LG與中國家電廠商在2008年成立了IPS技術推廣聯盟,推廣貼有IPS硬屏認證標章的LCD TV。

現在不少中國消費者買LCD TV都先用手壓一壓、刮一刮面板,看看有沒有水波紋,看是不是IPS硬屏面板,這就是LG努力的成果。

鏡頭拉回到Hitachi Display。

2004年8月,Hitachi Display宣佈與Toshiba、Matsushita合組了IPS-Alpha合資公司,籌建第六代生產線(1500mm x 1850mm),主打IPS廣視角技術電視面板。Hitachi Display佔50%的IPS-Alpha股權。Hitachi Display仍專注於小尺寸面板生產,大尺寸面板生產則交由IPS-Alpha打理。

到了2007年末,Canon與Matsushita宣佈投資Hitachi Display,各取得24.9%的股權。一般認為,Matsushita著眼於未來OLED技術。Canon則是為了取得小型面板的資源。

也是在2007年末,Toshiba改找Sharp拿面板,降低在IPS-Alpha的持股。

IPS-Alpha在2008年2月15日,宣佈將建置第八代生產線,將以32、37吋LCD TV面板為主。在2008年3月31日之後,IPS-Alpha的股權分配變更為Hitachi Display 50%、Matsushita 45%,其他 5%。

總之,對於現在的Hitachi而言,大策略就是把過去累積的平面顯示技術賣給合作夥伴,至於,要花錢投資蓋廠的事,還多敦請Panasonic(Matsushita)多煩心了。

補充先前Digital Media & Consumer Products旗下產品的廣告。Hitachi統一用Wooo(Wonder, World Standard, Worthwhile)做為宣傳用語。

手機:伊東美咲 Hitachi Wooo W62H


手機:伊東美咲 Hitachi Wooo W53H


電視:長瀨智野 Hitachi Wooo UT Series TV


電視:黑木瞳 Hitachi Wooo 內藏HDD的薄型TV


家用錄影機:ブルーレイカム Wooo 女の子と犬

CEA 2004-2009 Best Video Display Products

CEA公佈最新的Best Video Display白金獎得主是「LG Electronics 42-inch Class LCD 1080p HDTV」,金獎得主是「Mitsubishi LaserVue TV」。

LG這個系列的42吋LCD TV(採用IPS面板),規格新,造型靚,現在台灣各大銷售通路也都買得到。

Mitsubishi的LaserVue TV則是針對商用客戶推出的產品,這表示價格嚇死人的貴。
LaserVue採用雷射投影技術,螢幕尺寸從60吋起跳。雷射投影技術的好處,可以參考「平面顯示技術再進化 三菱發表雷射電視」的內文。然而,在現今LCD、Plasma已經便宜又大片的情勢下,好技術沒有好價格是難以存活的。LaserVue如果看到SED在幽暗通道口光明處揮手,千萬不要跟著去啊!!!


Best Video Display是CEA Mark of Excellence Awards底下的一個項目
CEA要求參與此項競賽的產品/系統必需是市售版本,而且美國消費者可以在市面上買得到。
根據CEA網站,廠商的報名費用如下:
Supplier Entry Fees (Manufacturers, Distributors, Media)

CEA Member
Non Member
Early Bird
$395
$595
Regular
$545
$745
從行銷的角度,這個報名費並不貴。對消費者而言,“這台電視有得獎耶!”,比一堆亂七八糟的技術名詞來得簡明易懂。

2004-2007 Best Video Display得獎產品

2009年3月16日

猜謎遊戲:射一人名

大家可以猜一下空白處,到底是哪位投顧老師/外資分析師/市調機構負責人呢?

溫馨小提示:
全文反白可以看到答案喔!

電子急單變短單尹啟銘面板等產業Q2下半季會有更多訂單
鉅亨網 記者張智堯.台北
2009/03/16 星期一 12:30


經濟部長尹啟銘今(16)早表示,政府並不會因為成立 TMC就對其他DRAM業者不管;如果DRAM業者本身有整併的計畫,經濟部也願意協助;如果業者只是單純要錢的計畫,就必須請業者自己跟銀行協商。至於電子業的急單是否已經變成短單,他指出,確實有些產業已經在止跌的狀況,第 2季下半會有更多訂單出現。

尹啟銘今天到立法院審議中油與台糖年度預算,面對立委質詢, 6家DRAM廠投資額9000億元如何解決?他回應,要有順位,首先是企業負責人本身就該負責,其次,債權人、銀行也要出來解決,DRAM業者長期 1000億元的債權,要和債權人協商;政府是站在最後面處理這些問題。

因此,尹啟銘指出,政府沒有政策性對茂德增貸30億元,也沒有因為成立 TMC,就對其他DRAM業者不管;如果DRAM業者本身有整併的計畫,經濟部也願意協助,如果業者只是單純要錢的計畫,就必須請業者自己跟銀行協商。

電子業的急單是否變成短單?尹啟銘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每隻鴨子的感覺不一樣,有些產業已經感覺不錯;外商對急單的假設是,面板等特定的產業,確實有補單的情況出現,過去是存貨消化,現在存貨已經消化差不多了,第 2季下半會有更多單子出現。

尹啟銘也說,燕子跑來也可能會跑回去,但鴨子在水面上比較會有感覺經濟部要給大家信心,但信心要建立在基礎上,目前確實有些產業已經在止跌的狀況。

觸控面板市場與專利:初期資料收集

我對觸控面板的專利認識不多。從BP這篇報導當起點,找了一些資料,很快地整理現有的資訊。
BP的報導:


BP只有提供比較粗的專利數趨勢圖。Touch User Interface在「Touch Screen Panel Key Patent Analysis」這篇有提供依技術類別的圓餅圖:
There are totally 5,584 patents regarding touch screen technology. They are U.S., Japanese, Korean, and European patents issued before June 14, 2008.

The inner circle illustrates a big picture of the technology: UI, component and panel. There are 1,383 UI patents (25%), 1,263 component patents (23%), and 2,938 (52%) panel patents.

The outer ring shows more detailed classified analysis results.
在上面所提供的內容中,觸控面板關鍵專利是什麼?
我先查了Wikipedia,在Touchscreen詞目的Development小節,提到:
Virtually all of the significant touchscreen technology patents were filed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 and have expired. Touchscreen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 design are no longer encumbered by royalties or legalities with regard to patents and the manufacturing of touchscreen-enabled displays on all kinds of devices is widespread.
喔!?原來觸控面板的主要專利都已經過期了。
在About.com的Touch Screen,介紹兩個早期重要專利:


這兩個專利的Forward Citation簡表:


與觸控有關,前陣子最紅的是Apple多重觸控專利US Patent 7479949。這個專利可以讓Apple坐收多重觸控的授權金。在Engadget的「蘋果獲得『多重觸控』的專利許可,全世界『挫著等』?」這篇報導的回應中,不笑的老K告訴大家怎麼閱讀這個專利的重點。以下則是資策會科法中心的整理報導,你可以看到這個專利已經產生的威力:



之後,隨著資料的收集,再寫些分析心得。

2009年3月14日

韓國廠商:夠「印」才能稱王

以下是DisplaySearch India and South Asia總監所寫的印度電視市場速寫。

重點在於,韓國廠商LG、Samsung進入印度市場時,推出適合當地需求的新機型,輔以大量的廣告攻勢,打下印度市場一片天。而當時日本與歐洲的對手,賣的貨又貴又過時。韓國企業在地化的努力,可以參考Wharton的這篇報告“Made for India: Succeeding in a Market Where One Size Won't Fit All

懶得看文字,看漫畫也一樣。在常務島耕作第四集,島耕作到了印度市場。瞧島耕作穿上了印度風服飾,繼續搞跟做努力開拓市場。



島一到印度,立即聽取印度市場簡報,了解韓國企業(LGPG、SamsungSOMSAM)為何佔據印度大半市場,以及印度與亞洲各國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之後,島耕作升為專務之後,繼續在全球市場搞跟做跟韓國企業大戰。)

其中,印度與韓國一直在談的自由貿易協定,CEPA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可能今年就會簽成。在談CEPA這類協定時,原產地規則(ROO,Rules of Origin)是核心談判議題。LG與Samsung已經在印度設了生產線,所以ROO對他們的可能不大。但是,對於其他韓國廠商來說,他們主要靠中國生產的零組件來降低成本,若要出口到印度,ROO會讓他們的產品無法享有關稅減免。這麼複雜的東西,先前已經有人就此概念整理出圖表了,請參見:「再談CECA與「東協+3」的關係」。

總之,對於早發先至的LG、Samsung來說,印韓CEPA更突顯他們在地的優勢。

話說回來,台灣企業在印度的發展如何呢?

當然不用指望台灣的家電廠商,自己本土市場都守得勉強,更不用談前進海外。
資訊產品仍是台灣的強項,未來希望多看到印度風的資訊產品廣告。
acer的廣告:

2009年3月13日

Philips:昨日與今日

今日的Philips


至此,Philips可以說是完全退出LCD的投資了。
LCD對於Philips已經不是關鍵的資源,自然也不必持有LG的股份。短痛一刀,賠錢出場。
而從出脫持股後,Philips股價上漲,反映出投資人對於Philips擺脫長期負現金流資產,十分開心啊。

昨日的Philips


Philips很早之前就投資LCD技術了。如同上面的新聞所指出的,1960s開始研究LCD技術,1985年從Sharp那邊取得量產技術與專利交互授權,1987年建先期生產線。

對當時的Philips而言,身為歐洲的家電大廠,LCD技術可能是未來電視機的dominant design,需要早點掌握相關的技術與生產。Philips把擁有LCD技術視為前進1990s HDTV規格的重要策略。

然而,早期的LCD技術還無法製作出夠大的面板,只能應用在小型的可攜式電視,或是汽車座椅後方的顯示螢幕。
例如,Philips在1988年與Warner Bros.合資成立:
a 50/50 joint venture for the worldwide marketing, sales,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ntertain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commercial transport carriers.
Philips在1991年加碼投資LCD生產線,並期望在1993年上半年量產。然而,當時Philips也發現LCD的投資還真的不是開玩笑的貴,而離真正的商業化應用,還有好長一段路。

因此,在1992年時,Philips拉了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與Sagem合資成立新公司 – FPD(Flat Panel Display),共同研發、生產、銷售LCD產品。Philips佔80%股份,Thomson與Sagem各佔10%。1994年時,Philips將10%的股份賣給Merck,自己的持股降到70%。

1996時,Philips把Sagem與Merck的持股買回,持股比達90%。Philips並找了日本Hosiden合資,持股各50%,成立Hosiden-Philips Display。當時合資的理由是:
The deal makes sense for both companies, which have been struggling to keep abreast of leading-edge FPD production technology. Hosiden, an early AM-LCD leader in Japan, doesn't have the capital to build a third-generation plant, which it needs to remain competitive. Philips, which had bet on an alternative FPD technology, thin-film-diode AM-LCD, needed to enter thin-film-transistor flat-panel production.
這邊我們可以看到Philips一開始賭的LCD技術是TFD(Thin-Film-Diode),與後來成為主流的TFT(Thin-Film-Transistor)不同。TFD與TFT技術的差別並不是真的太大,兩者同樣是active matrix,但是TFT能呈現的色彩數比TFD多。因此,我認為TFT技術應該不是Philips前往日本找合作夥伴的主要原因。

Philips前往日本找合資對象的另一個重要理由:完整的產業鍊!日本的完整電子產業鍊,在LCD技術發展時,是很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畢竟,LCD的生產不是光靠一家公司自己切面板就可以撐起來,還需要眾多上下游的廠商配合。

1998年時,Philips吃下Hosiden的30%股權,使得Philips的股權比重達80%,完全主導這家合資公司。

到了1999年5月,Philips以$ 1.6 billion入股LG,成立LG Philips LCD,雙方各自持有50%股份,震撼LCD產業!對當時正組織重整的LG而已,Philips的入股簡直是超級興奮活水大噴出。Philips一路找伴,從歐洲玩到日本,最後情定韓國LG,才找到真正有競爭力的合作夥伴。LG Philips LCD之後快速的擴展生產線,相信大家記憶猶新,這邊就不多談。

然而,隨著Philips本身在2000s的組織重整,專注於照明、醫療器械和家用電器高利潤的事業,有沒有投資在LCD事業對於Philips已經不再重要(各位可以參考附件的個案,了解Philips的經營策略演變)。反正,如果要買面板,打個電話給各面板的業務代表,各廠業務代表立刻站在採購經理辦公室外頭的走廊上等候啊!

2008年3月,Philips大幅降低LG Philips LCD的持股。一年後的今天,Philips完全退出LCD產業了。
總結來看,Philips的LCD事業,在這麼長時間的投資,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LCD產業真的是家破人亡的終南捷徑啊!


附件參考飛利浦:以設計為核心能力

美國司法部:我們積極增加罰款大戶名額(誤)

Shapiro教授回鍋擔任美國司法部Antitrust部門的首席經濟學家。

在先前一連串LCD/CRT抓人的罰款判決,美帝很清楚表明市場監管只會更緊不會鬆的態度。
Shapiro教授的任職,可說是剛好而已。

Shaprio教授的著作與全文,可以在他的網頁找到。從他一系列的著作,我們可以發現他特別關心現行的專利制度與廠商的專利訴訟是否會阻礙競爭。例如,廠商打專利戰,有兩個結果:和解與繼續打官司,哪個結果對於消費者剩餘比較好?

從他的研究專長來看,或許廠商以後搞專利訴訟得小心,別隨便和解了,因為美帝正看著你們!

2009年3月11日

Seiko Epson:昨日與今日

今日的Seiko Epson

2009/3/12 Update: Sony, Epson in talks in LCD alliance


昨日的Seiko Epson

SID網站上提供的TFT-LCD技術演進史中,可以看到Seiko Epson在1980s具里乘碑意義的兩個產品。其中,第一台使用TFT面板的口袋電ET-10,你可以在Epson的網站上找到相關介紹

上圖是SID提供的技術演進圖,則可以看到Seiko Epson在1980s後期,在STN技術演進中的關鍵地位。
在“ We Were Burning : Japanese Entrepreneurs and the Forging of the Electronic Age”一書中,你可以看到Sharp與Seiko Epson在LCD技術商業發展前期的較勁,以及兩家最後走向不同發展路線的人事、組織、與策略因素。

Epson在1990s至今,都一直在小尺寸面板領域發展,在niche market發展。

在1990年時,Epson是Advanced Display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ADMA)的成員之一。當時,美帝打算針對日本廠商出口到美國的Passive-Matrix LCD面板徵收傾銷稅。後來,這項決定被撤消了。這件反傾銷案,促使1993年上台的Clinton政府,檢討為何美帝的LCD工業建不起來,堂堂美帝只能依賴日本的面板。Clinton政府試著扶植美國本地的LCD業者,然而最後以失敗告終。至今,你還可以找到許多文獻,探討為何美國沒有辦法建立本地的LCD工業。

鏡頭轉回到Epson,Epson在小尺寸面板市場的日子一直過得不錯。
但是,等到其他大尺寸面板廠拿折舊完的生產線切小尺寸面板時,好日子就過完了。

2004年時,Epson與Sanyo合併LCD業務,成立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Epson控制55%的股份。當時,是小尺寸面板市場的大事。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表面上看起來技術十分多樣,但是,這代表資源分散在不同技術上。尤其是小尺寸面板市場的產品規格多,技術多×產品規格多=煩惱多。

2006年時,一直敗家敗很大,記帳錯很大的Sanyo退出這家合資公司。

然後,到了今天,Epson開始收掉LCD事業了。
3/12的新消息指出,Epson將把小尺寸面板產能部份移轉到Sony旗下。
使用Google Patents在USPTO資料庫中,查詢Epson在1995年之前所取得的主要專利數有95個(here)。

Hitachi Display 捕獲!

美帝持續擴大Antitrust戰果。Hitachi Display也認罪了。
Hitachi Display從2001年 4月至2004年3月底期間向Dell出貨液晶面板時,有操縱價格之事實。

目前,LCD產業的累積罰款金額已經達USD$ 616M,離DRAM產業的729M已經不遠(參見:美帝的罰款大戶名單)。

美帝司法部新聞稿:

2009年3月10日

CMO:衝著台灣來 ✘ LGP:将要把台湾企业赶出市场

有些事,過了四年多之後,還是不會改變的。
唐伯虎:夫人,光天化日之下,你想玩死我啊

華夫人:你不要神氣,你文才好又怎麼樣,我就是要玩死你
摘錄對話出自經典「唐伯虎點秋香

2009年3月9日

太陽能泡泡

我蠻看好太陽能成為下一個泡沫。
太陽能議題的炒作,與地球暖化假說有關。

但是,地球暖化是科學還是信仰?許多經濟學家都反對政府基於一個尚未證實的假說,而投入補貼。政府補貼代表的是扭曲資源配置,造成無效率。我在我訂閱的feed中,打入warming & science,就可以找到最近三篇經濟學家對於地球暖化假說的質疑。
  1. Climate Change: Science vs. Religion 
  2. Some harsh words about global warming forecasts
  3. More on global warming
假設太陽能生產廠商有佛心不想賺錢,廠商用3元的電費成本,生產太陽能發電產品或發電,政府補助2元,讓消費者可以用1元買到太陽能產品或電力。一看就知道這個方案的排碳量沒有減少,而且實際的能源價格很貴。更別說,政府的補貼,讓無效率廠商有誘因投入生產,並造成重複投資的龐大浪費。

在2008年的上半年,我們已經知道抑制能源無謂消耗最有效的方式是高油價。高油價的壓力,會讓廠商製作耗能效率更佳的產品(包括太陽能發電在內),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政府可以長期透過徵稅,將油價控制在相對高的價位。只是,在選票的壓力下,這個做法幾乎不可能實現啊!

2009年3月6日

美帝的罰款大戶名單

惹到美帝的下場真的很可怕啊!
下表是美國司法部提供的罰款大戶名單。

ANTITRUST DIVISION: Sherman Act Violations Yielding a Corporate Fine of $10 Million or More


以該表的資料計算,行業別的累積罰款金額排名($M):
  1. Air Transportation:1399.7
  2. Vitamins:899.5
  3. DRAM:729
  4. LCD:585
  5. Graphite Electrodes(石墨電極):411.5
未來,LCD產業有機會超越DRAM,躍居第三嗎?

以Domestic vs. International區分犯罪足跡,屬於Domestic的案子只有四件,總共的罰款金額是$64.2M,佔該表總罰款金額的1.24%。

以公司的國籍區分:
  1. Japan:15
  2. Germany:11
  3. US:9
  4. Switzerland:6
  5. Netherlands:6
  6. Korea:4
  7. UK:3
  8. Belgium:2
台灣1件,與Australia、Denmark、Dutch、France、Hong Kong、Israel、Chile、Brazil、Liechtenstein、Luxembourg等國同列。

2009年3月5日

TFT-LCD Panel Capacity (5G and over, 1,000 sheets per month)

請注意該表最下欄的印度IT大廠Videocon投資第六代LCD生產線的訊息。
我目前所找到最新的訊息是2008年8月的新聞「Videocon Industries Will Begin to Produce LCD Panels in 2010」。
我在2006年時,已經聽到Videocon要投資LCD,當時沒有放在心上。
在整理這個產能表時,才提醒我注意Videocon的投資計畫。

Videocon與中國彩電廠商都有滿手的CRT產能,一樣面對CRT技術將被LCD技術取代的困境,但也都有龐大的內需換機市場,因此,急切想要掌握上游的LCD面板產能。自己的市場自己賺,這種想法不難理解。然而,日本、韓國的家電大廠已經在印度市場佈局許久(可以去看看常務島耕作第四集與第五集),Videocon的LCD TV要在眾多強大品牌中(而且還很便宜喔)突圍,並不容易。更何況,Videocon過去沒有LCD生產經驗,第六代生產線的面板成本很難壓低,因而整機的LCD TV沒有打價格的本錢。



Source: MIRAE ASSET RESEARCH, Feb 25, 2009

3Q06-4Q08 Large Size LCD Shipments by Suppliers

Quarterly Large Area TFT-LCD Module Shipments by Suppliers and Applications (10.4” and over)



Source: MIRAE ASSET RESEARCH, Feb 25, 2009

NEC LCD:昨日與今日

今日的NEC LCDNEC關閉鹿兒島面板生產線

98.03.05 08:38 工商時報─記者袁顥庭、陳泳丞/台北報導

繼夏普之後,又一家面板廠關閉舊世代生產線,日本電子大廠NEC打算重組目前困窘的LCD業務,擬在年底前關閉位於鹿兒島的面板廠。

受到日圓升值、以及台韓面板廠以新世代生產線切割中小尺寸面板的影響,日本面板廠競爭力快速流失,前五大中小尺寸供應商中只剩下夏普一家日商,其餘均是台韓廠商的天下。

NEC位於鹿兒島的第一條TFT面板生產線早在1990年就開始投產,採用的玻璃基板尺寸是300毫米X350毫米的一代線,當時投資金額約200億日圓,月投片量僅2萬片。後來又投資建置一條360毫米X 465毫米的生產線。

昨日的NEC:日本LCD廠商生產與投資之實績與計劃(單位:億日圓)
資料來源:日本LCD產業最新發展,MIC 1996

NEC在1996年之前的LCD事業,無論在生產或是投資都是業界前三名。
NEC不只是LCD的投資,PDP、CRT都有玩,橫跨主要的顯示技術。
然而,今天的顯示產業,已經沒有NEC的位置了。

生產
公 司 93年度 94年度 95年度(計劃)
Sharp 1875 2350 2350
東芝 550 1100 1000
NEC 420 750 1000
日立 300 600 700
鳥取三洋 275 488 600
Casio 370 370 430
HOSHIDEN 265 330 392
松下 260 300 500
Citizen 220 180 180
京陶 43 130 200
合計 4578 6598 7352

投資
公 司 92年度 93年度 94年度 95年度(計劃)
Sharp 200 280 420 500
東芝 100 300 500 500
NEC 120 250 300 300
HOSHIDEN 60 120 70 140
三菱電機 110 110 130 400
富士通 0 70 30 300
其他 320 370 350 360
合計 910 1500 1800 2500

MIC另一個資料,涵蓋1993-1996間日韓台廠商的LCD投資金額:

WiMAX:感謝台灣政府一路相挺

“易力信台灣區總經理岳漢森(Stefan Johansson)今(3)日表示,雖然該公司並沒有對WiMAX持負面看法,但是從市場現況而言,LTE的確會後發先至原因即在於一項技術的普及與否,取決於經濟規模、與設備的互通性及漫遊能力。而單是從經濟規模看來,生態系統中的行動電信業者和電信網路設備商多偏好LTE。因此該公司預計到了2014年,LTE的市場規模即會超越WiMAX。”(source:易利信:行動寬頻競賽 WiMAX敗在經濟規模
“不論是HSPA、WiMAX還是LTE,速度可能是這三者最容易被拿來做比較的地方。不過台灣易利信總經理岳漢森(Stefan Johansson)認為,如果要評斷誰能夠成功,速度可能不會是最好的比較條件,且技術也不會是最關鍵的要素。……同樣的,他認為WiMAX和LTE最後誰勝誰負的關鍵也在於誰能發展出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有沒有對應的服務和裝置是能不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岳漢森認為,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想要的就是便宜、能夠順利互連、好用的東西。”(source:易利信:行動寬頻的成功關鍵不在速度
3月2日時,舉了WiMAX為例,談政府要扶植產業競爭力本質上是沒人負責的賭注。
很不幸的,台灣賭WiMAX賭很大,但是相關業者都已經是「人在曹營,心在漢( 國內WiMAX業者開始考慮LTE銜接問題 )」了。
以下這段摘自電電公會。當你看到政府還持續燒錢在WiMAX上,心裡幹不幹?
台灣自2004年起由經濟部輔導推動M-Taiwan行動台灣計畫,五年投入70億元資金目前已投入63到64億元資金進行WiMAX扶植計畫,並將於今年底結束,下階段將由馬政府主導的「智慧台灣」所包含的智慧生活計畫接棒,計畫加碼投入45億元,持續發展WiMAX無線寬頻網路,重點也將轉向連結終端設備CPE、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及應用服務,並列入我國新十大建設中通訊領域的重點發展項目。
別再相信政府扶植產業的神話了!
台灣政府先前投資WiMAX,等於實質上補貼Intel的研發與行銷;現在全球的電信大頭開始遊說台灣政府轉向扶植LTE。為了與「國際接軌」,我相信政府真的會投錢下去搞LTE。在WiMAX被扒一次皮之後,很快的,我們又可以看到台灣政府被LTE扒一次皮。
很多人選擇性地看待過去政府的產業扶植政策,只看那些成功的例子。
而在看那些例子時,卻忽略了「機運」,而全然相信人定勝天的鬼話。

2009年3月4日

Fight! PlayStation VS. Bravia?

癮科技:索尼新力最新的 BRAVIA 液晶電視讓遙控器和信用卡二合一
新力索尼在本家日本發表最新系列 BRAVIA 液晶電視 W5 和 F5 系列,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遙控器上可以讀取新力索尼 Felica 認證晶片的信用卡(當然手機或其他藉由RFID發射Felica授權訊號的產品也行,不過信用卡總是比較合身)。然後讓使用者可以瞬間付費收看 So-net 的 MOD 節目,以及未來很多很強的線上付費的服務和產品。

這則新聞讓我很疑惑:Sony將來要怎麼整合Playstation與Bravia這兩個平台?

Microsoft的策略很清楚,以Xbox 360為客廳的媒體中心,玩遊戲、看電影、買節目、即時通訊。而且Xbox Live的收費機制與分利方式已經建立,基礎穩固。

但是,Sony有Playstation的PSN,其服務範疇與Xbox Live接近。而現在Bravia也搞一個自己的線上收費平台。我想不到有什麼是PSN不能做的,而Bravia Felica可以做的。唯一能解釋這種現象的是,兩個事業部都為了自己的權力與生存盤算,導致各做各的。

現在Sony的PlayStation和Vaio合併由平井一夫負責。Bravia、Cybershot和Handycam,由吉岡浩主持。Microsoft的Xbox Live已經說明線上付費這塊市場有多肥沃,平井一夫與吉岡浩也曉得要吃下這塊市場,來救自己的部門。組織內的山頭要合作本不容易,當兩個事業部各自有難,互捅是必然的,未來還有許多內鬥的好戲可看。

Digitimes: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就呼之欲出了

以下兩段摘自Digitimes先前的一篇分析報告:「產業觀察:奇美電跟誰最速配?
“因此,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就呼之欲出了,怎麼樣營造一個平台,集結上、中、下游,合組一個規模夠大的聯盟,進而催生一個屬於台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將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因此,建立屬於台灣國際級的品牌,政府一定得做,不管是景氣好或是景氣壞,即使台灣面板廠真的整併了,這個出海口的問題依舊會存在,所以不管如何,台灣一定得在品牌上使力才行。”
謎之聲:聽聞台灣政府曾經有扶植一個叫做「裕隆」的汽車品牌?
台灣政府:莫再提。
謎之聲:聽聞「裕隆」將以「Luxgen」品牌帶領台灣再次Lead?
台灣政府:莫再講。

陳雅琳在講,你們都沒有在聽啊!?
經驗必需記取,歷史不能遺忘。”
沒想到這年頭還有人對於政府“經營”能力有信心。
新加坡政府搞淡馬錫,讓台灣朝野上下「我心嚮往」,認為那是政府企業化經營的典範。
怎麼,現在「星淡馬錫虧損 總理夫人下台」,又是另一個莫再提、莫再講了嗎?

Digitimes還是好好做報導就好了,要寫研究分析,請表現出專業水準。
你有看過哪一份研究報告會寫出這種東西?
“尤其奇美電與鴻海集團的關係一向不錯,郭台銘與許文龍還一起釣過魚,群創也是奇美電的客戶,在此情況下,2者結為親家倒是可以思量的方向。”
Digitimes,加油,好嗎?

2009年3月2日

CMO's AR

密切注意CMO的account receivable變化!
附上先前券商所估計的出貨關係表:
 資料來源: Yuanta Research Center, TFT-LCD Industry - Industry Update, 14 November 2008.

另一份比較新的資料:

資料來源:Hyundai Research, LG Display (034220) - Company Update, 24 February, 2009

奇美電:本季將是面板谷底
定單能見度至4月 下半年拼虧轉盈

2009年03月02日蘋果日報
【林相如、吳秀樺╱南縣報導】
全球不景氣重創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面板(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廠,但中國家電下鄉策略,面板需求增,讓廖錦祥十分看好,由於中國準備將該計劃提升到全國,補助款也提高至3000元人民幣(約 15000元台幣),將帶動更多需求。
他說,目前奇美電產用率因家電下鄉提高2成,定單能見度也到4月,加上面板價格跌到底點,使消費者接受度更高,感覺到景氣慢慢回溫,他認為,第1季將是面板產業谷底。

只有別人產業1/3的競爭力

見附文的新聞報導「社科院:大陸中國重點產業競爭力僅西方同業1/3」。

我蠻想知道中國社科院衡量競爭力的完整方式,有大德可以提供全文嗎(sonicsonicsonic@gmail.com)?這看起來是一份龐大的國際資料庫。分析得好不好、合不合理姑且不談,但是收集多國資料,肯定花了不少時間與金錢。Hard Data部份的參考價值應該頗高。

在學術研究中,在industry level or national level談競爭力、競爭優勢是很有爭議的。
一般來說,經濟學家是用Productivity來談產業資源配置效率問題。有興趣的人可以讀一讀Krugman的Competitiveness- A Dangerous Obsession。這篇很簡要的說明使用competitiveness這樣的籠統概念來制定政策,反而會導致錯誤的資源配置。
舉例來說, 
當政府說「提升電信產業競爭力」,
你應該有的反應是「這是在講蝦米?」。
政府這時會提供具體一點的說法:「我們要產官學合作,先期投入WiMAX技術,讓台灣在國際電信市場設備與技術上領先。」,
你應該有的反應是「如果WiMAX沒有辦法成為下一世代的主流技術呢?如果政府投資失敗,我們能不能告經濟部損害人民利益啊?」。
廠商賭錯技術破產拜拜,政府賭錯技術賠錢…下台? 不過,我們政府最高行政首長是說:沒國家老拿數字逼下台。所以,官員們不用擔心啦。

話說回來,台灣政府好像沒有出版自己的工業競爭力報告,我們都是直接拿IMD、EIU、WEF的報告來打口水戰。我強烈建議ITIS把各產業年鑑改成具有“競爭力”味道的「產業年度競爭力報告」,一起跟國外的報告打口水戰。

附帶一提,
《工業化藍皮書》提到中國的機床工具機產業很弱,弱到跟挖水泥、挖礦一樣。這讓我想到
一位台灣小型工具機業者曾告訴我:『老外、中國廠商現在不買台灣的工具機,都買中國製的。因為中國工具機價格便宜啦,一台台灣工具機的價格,可以買三台中國工具機。反正一次買三台,壞了一台,就拉庫存的二台出來用。』

不過,這只限於低階的工具機,中高階的工具機可不能隨便掛、拉後補。

一個國家的製造業水準,工具機實力是個指標。用隨時會掛的機子做出隨時會壞的產品,也只是剛好而已。


社科院:大陸重點產業競爭力僅西方同業1/3
中國社科院研究發現,中國大陸在製造、能源與金屬等重點產業的競爭力,只有外國同業的三分之一左右,意味大陸業者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並顯示北京有必要實施產業振興計畫。
【2009/03/02 經濟日報】

社科院发布《工业化蓝皮书》
众多行业研发投入仅为国际水平的10%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02

本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董伟)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工业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我国工业技术来源过多依赖国外、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工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

“能否具有自主技术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战略性、基础性技术领域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关键。因此,培育战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应是我国新阶段技术进步战略的核心。”中国社科院科研局黄群慧研究员表示。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关键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工业化蓝皮书》对15个代表性工业行业的分析表明,研发投入不够是制约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关键问题,众多工业行业在研发投入方面仅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左右。

“研发投入少,不要说难以支撑自主技术创新活动,就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也难以得到充足保证。我国很多企业没有把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只能不断重复引进技术,导致对国外技术资源的过分依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说。

工业化蓝皮书:船舶制造位于我国行业现代化榜首
2009年03月01日 20:36: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王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日在京发布了2009年工业化蓝皮书,蓝皮书表示,我国行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是船舶制造工业

蓝皮书介绍,我国工业行业之间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在重点研究的15个行业中,处于前3位的行业是船舶制造钢铁石油工业。这3个行业现代化水平最高,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的50%以上,完成了现代化进程一半的路程。其中船舶制造工业居第一位。

电力工业、计算机制造业和纺织工业这3个行业的现代化水平较高,超过了我国整体工业现代化水平,基本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50%。

化学工业现代化水平也高于我国整体工业现代化水平。医药、通信设备、汽车、食品、造纸这5个行业与我国工业整体现代化水平大体相当。

排在最后3位的是水泥工业、煤炭开采业和机床工具业这3个行业,其现代化水平最低,不仅低于我国整体工业现代化水平,甚至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30%,未完成现代化进程的1/3的路程。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古皆然

中國家電下鄉固然帶動三、四級城市的消費,但是,弊病也顯而易見。
主要的原因在於(1)產銷的層級過多;(2)購買者對中標產品的品質疑慮。

產銷的層級多,到了最終端業者,其實利潤已經不高,甚至會虧本。
既然如此,最終端的業者,就會想盡辦法提高自己的利潤
因此,有人隱瞞中標機種的真實售價,有人改推薦利潤較高的非中標產品,有人則用非中標產品魚目混珠。
當然,政府一定會設法打擊這些破壞政策有效性的行為。但是,實效有限。
當一個政策,在這麼廣大的國土上實施,復以缺乏有效率的訊息交換,很難抑止最終端商家因逐利而想出來的對策。
最上游的廠商有誘因解決下游的亂象,但是這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現階段,他們還是只能依賴又長又混亂的銷售體系促銷他們的產品。

對購買者而言,考量自身的收入,以及對於耐久材的需求,也不希望買到一台一買就壞,一碰就散的冰箱或電視。因此,消費者的理性選擇,讓最底層銷售業者的種種對策有實行的空間。

這並不是說家電下鄉政策無效,而是,這個政策的實效並不會像預估的這麼美好。自古所有的政策皆然,你總是得對政策所宣稱的成效先打個折扣,並計算政策施行的成本(政策裡不會提到成本的),才能客觀地衡量政策的效果。